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1.1.1 纳米材料定义 | 第10页 |
1.1.2 纳米材料分类 | 第10-11页 |
1.2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物理方法 | 第11页 |
1.2.2 化学方法 | 第11-12页 |
1.3 金属纳米材料 | 第12-21页 |
1.3.1 铜纳米簇 | 第12-18页 |
1.3.1.1 铜纳米簇的性质 | 第12-13页 |
1.3.1.2 铜纳米簇的合成 | 第13-15页 |
1.3.1.3 铜纳米簇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2 铂、钯纳米材料 | 第18-21页 |
1.3.2.1 铂、钯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8页 |
1.3.2.2 铂、钯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8-20页 |
1.3.2.3 铂、钯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实验内容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二章 基于酵母提取物保护的铜纳米簇在灵敏检测水中硫离子的应用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2.2.2 Cu NCs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Cu NCs对S~(2-)的荧光检测 | 第30页 |
2.2.4 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3.1 Cu NCs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2 Cu NCs对S~(2-)的荧光响应 | 第31-32页 |
2.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2-33页 |
2.3.4 分析性能评价 | 第33-35页 |
2.3.5 传感机理研究 | 第35-38页 |
2.3.6 实际样品应用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基于PdPt双合金纳米线的电化学传感器高灵度检测抗坏血酸 | 第44-62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3.2.2 PdPt BANWs的制备及修饰 | 第46页 |
3.2.3 AA的电化学催化实验和检测 | 第46页 |
3.2.4 实际样品的分析实验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3.3.1 PdPt-1:1 BANWs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47-49页 |
3.3.2 AA在PdPt-1:1 BANWs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氧化 | 第49-51页 |
3.3.3 PdPt BANWs/GC电极对AA的安培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3.3.4 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 第53-54页 |
3.3.5 实际样品应用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第四章 高荧光的碳量子点检测铁离子 | 第62-72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3-64页 |
4.2.2 C-Dots的制备 | 第64页 |
4.2.3 C-Dots对Fe~(3+)的检测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4.3.1 C-DOts的表征 | 第64-67页 |
4.3.2 C-Dots对Fe~(3+)的荧光响应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总结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