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宝石级石榴石的其他品种 | 第11-13页 |
1.2.2 关于鉴别石榴石种方法的探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重新定义宝石级石榴石分类方法的研究 | 第14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 第14-15页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石榴石的历史与文化 | 第16-23页 |
2.1 石榴石的名称来源 | 第16-17页 |
2.2 石榴石的历史文化 | 第17-23页 |
2.2.1 石榴石的神话传说和宗教 | 第17-19页 |
2.2.2 石榴石的装饰性 | 第19-21页 |
2.2.3 作为其他用途使用的石榴石 | 第21-23页 |
第3章 宝石学基本性质 | 第23-34页 |
3.1 样品外观描述 | 第23-25页 |
3.2 常规宝石学性质 | 第25-31页 |
3.2.1 折射率 | 第25-26页 |
3.2.2 相对密度 | 第26-28页 |
3.2.3 发光性 | 第28页 |
3.2.4 可见光光谱 | 第28页 |
3.2.5 包体特征 | 第28-31页 |
3.3 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石榴石的种类及化学成分 | 第34-45页 |
4.1 石榴石族宝石类质同象规律及种属的划分 | 第34页 |
4.2 电子探针分析 | 第34-44页 |
4.2.1 红色系石榴石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4.2.2 黄色系石榴石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4.2.3 不同端元组分石榴石的成因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石榴石的谱学特征 | 第45-63页 |
5.1 拉曼光谱 | 第45-54页 |
5.1.1 理论分析 | 第45-49页 |
5.1.2 红色系石榴石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9-53页 |
5.1.3 黄色系石榴石 | 第53-54页 |
5.2 红外光谱特征 | 第54-60页 |
5.2.1 理论分析 | 第55-56页 |
5.2.2 红色石榴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页 |
5.2.3 黄色系石榴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60页 |
5.3 紫外—可见光光谱 | 第60-62页 |
5.3.1 峰位指派及分析 | 第60-62页 |
5.3.2 可见光光谱吸收与定名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石榴石的质量评价 | 第63-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