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印光法师思想概述 | 第12-15页 |
第一节 印光法师生平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印光法师的净土思想概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融合条件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印光法师对近现代儒佛思想现状反思 | 第15-18页 |
一、印光法师对近现代儒学的核心思想分析 | 第15-17页 |
二、印光法师对近现代净土佛学思想归纳与总结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18-22页 |
一、净土佛学发展与改良需要 | 第18-20页 |
二、印光法师自身修行与传法需要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22-40页 |
第一节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对接点 | 第22-25页 |
一、赞赏“先秦儒学”、批判宋明理学等“新儒学” | 第22-23页 |
二、批判性吸收儒学的思想过程 | 第23-24页 |
三、儒佛融合思想是“应世宗教”和“哲学宗教”的结合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对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分析 | 第25-37页 |
一、从“发肤之受”、“父母在,不远游”之辩关乎孝道的融合 | 第26-31页 |
二、从家庭教育方式层次上的融合 | 第31-33页 |
三、从因果学说上的融合 | 第33-37页 |
第三节 践行人间佛教彰显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精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一节 对净土宗传播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一、引儒入佛,佛法得以改良,净土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 第40页 |
二、进一步阐述“带业往生”,拓宽修佛道路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对近现代社会的一些积极影响 | 第41-45页 |
一、引导部分儒者儒佛皆修或直奔佛学 | 第41-43页 |
二、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对近现代一些积极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印光法师儒佛融合思想的现代启示 | 第45-54页 |
第一节 现代社会亟需儒佛融合思想 | 第45-48页 |
一、现代社会的信仰缺失 | 第45-46页 |
二、社会问题的解决,儒佛融合思想是一剂良药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时代需要新的佛学融合思想 | 第48-54页 |
一、融合是思想图存与发展的办法 | 第48-49页 |
二、新时代的佛学思想融合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 第49-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