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纹动脉出血发生机制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1 生物力学 | 第9-10页 |
| 1.3.2 血管与血流动力学 | 第10-12页 |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2-16页 |
|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 2 血管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 第16-22页 |
| 2.1 脑动脉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 2.1.1 血流动力学方程 | 第17页 |
| 2.1.2 血管壁的动力学方程 | 第17-18页 |
| 2.2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数值模拟技术 | 第18-21页 |
| 2.2.1 计算流体力学 | 第18-19页 |
| 2.2.2 ANSYS Workbench介绍 | 第19-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豆纹动脉等强度模型 | 第22-38页 |
| 3.1 CATIA介绍 | 第22页 |
| 3.2 大脑中动脉及豆纹动脉结构 | 第22-23页 |
| 3.3 豆纹动脉等强度模型的建立 | 第23-36页 |
| 3.3.1 模型建立 | 第23-25页 |
| 3.3.2 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25页 |
| 3.3.3 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25-27页 |
| 3.3.4 边界条件的确立 | 第27-29页 |
| 3.3.5 血液、血管材料属性 | 第29页 |
| 3.3.6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脑供血不足对豆纹动脉出血的影响 | 第38-50页 |
| 4.1 病理描述 | 第38页 |
| 4.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8-39页 |
| 4.3 流固耦合模拟结果分析 | 第39-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5 高血压、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豆纹动脉出血的影响 | 第50-64页 |
| 5.1 病理描述 | 第50-51页 |
| 5.2 大脑中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5.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2-53页 |
| 5.3.1 急进型高血压边界条件设定 | 第52页 |
| 5.3.2 缓进型高血压边界条件设定 | 第52-53页 |
| 5.4 流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 5.4.1 急进型高血压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 5.4.2 缓进型高血压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附录 | 第74页 |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