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RoF技术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RoF技术基本概况 | 第19-21页 |
1.2.1 RoF技术原理 | 第19-20页 |
1.2.2 RoF技术特点 | 第20页 |
1.2.3 RoF技术应用 | 第20-2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光生毫米波技术 | 第23-37页 |
2.1 光生毫米波技术 | 第23-26页 |
2.1.1 强度调制技术 | 第23-25页 |
2.1.2 光注入锁定技术(OIL) | 第25页 |
2.1.3 光外差技术 | 第25-26页 |
2.2 外部调制器 | 第26-33页 |
2.2.1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调制原理 | 第27-28页 |
2.2.2 MZM的调制形式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2.2.3 仿真结果论证 | 第31-33页 |
2.3 光生毫米波相关技术分析讨论 | 第33-34页 |
2.3.1 前向调制技术 | 第33-34页 |
2.3.2 60GHz的前向调制技术 | 第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研究 | 第37-49页 |
3.1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 | 第37-38页 |
3.2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原理 | 第38-41页 |
3.3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仿真和影响因子分析 | 第41-46页 |
3.3.1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仿真 | 第41-43页 |
3.3.2 高质量 120GHz的毫米波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新型双边带(N-DSB)调制技术 | 第49-57页 |
4.1 传统双边带(CDSB)调制原理分析 | 第49-50页 |
4.2 新的双边带(NDSB)调制原理分析 | 第50-51页 |
4.3 新型双边带(N-DSB)调制原理分析 | 第51-53页 |
4.4 N-DSB、NDSB和CDSB调制技术系统仿真与性能比较 | 第53-55页 |
4.4.1 N-DSB、NDSB和CDSB调制技术系统仿真光谱图分析 | 第53-54页 |
4.4.2 N-DSB、NDSB和CDSB调制技术的传输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研究 | 第57-71页 |
5.1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 | 第57-58页 |
5.2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原理 | 第58-62页 |
5.3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仿真和影响因子分析 | 第62-68页 |
5.3.1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仿真 | 第62-64页 |
5.3.2 高质量的 60 GHz毫米波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创新点 | 第72-73页 |
6.3 不足点 | 第73页 |
6.4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