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

高速高精数控车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课题的来源第12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7页
     ·机床整机热态特性研究概况第14-16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研究概述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Z轴进给系统的结构与工况分析第18-32页
   ·Z 轴进给系统结构设计第18-19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择与计算第19-25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导程的确定第19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载荷及转速计算第19-21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预期额定动载荷的计算第21-22页
     ·按精度要求确定允许的滚珠丝杠最小螺纹底径第22-23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规格型号的确定第23-25页
   ·Z 轴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校核第25-27页
     ·滚珠丝杠压杆稳定性校核第25-26页
     ·滚珠丝杠副极限转速校核第26页
     ·滚珠丝杠副dn值校验第26页
     ·滚珠丝杠副额定静载荷校核第26-27页
     ·丝杠轴拉压强度校核第27页
   ·Z 轴滚珠丝杠螺母副工况分析第27-31页
     ·低速粗车削的切削力计算第27-29页
     ·高速硬车削的切削力计算第29-30页
     ·Z 轴滚珠丝杠螺母副受力分析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滚珠丝杠热态特性有限元建模第32-48页
   ·基于有限元的滚珠丝杠热分析第32-43页
     ·热传导理论基础第32-33页
     ·热传导微分方程第33-35页
     ·温度场的边值条件第35-36页
     ·稳态热传导第36-40页
     ·瞬态热传导第40-42页
     ·热变形与热应力第42-43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创建第43-47页
     ·滚珠丝杠二维模型的简化第43-45页
     ·定义单元类型第45页
     ·定义材料热性能参数第45-46页
     ·划分网格、创建有限元模型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48-67页
   ·Z 轴进给系统热源分析第48-52页
     ·滚动轴承发热量的计算第48-50页
     ·滚动轴承生热率的计算第50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摩擦热的计算第50-51页
     ·丝杠轴热流密度的计算第51-52页
     ·伺服电机发热量的计算第52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对流换热边界条件第52-56页
     ·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第53-55页
     ·旋转轴的空气强迫对流换热第55页
     ·滚动轴承的润滑脂强迫对流换热第55页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润滑油强迫对流换热第55-56页
     ·旋转轴端部的对流换热第56页
     ·轴承座静态表面的对流换热第56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56-66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特性模型的假设条件第56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特性分析的边界条件第56-57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稳态温度场分析第57-62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温度场对比分析第62-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的改善第67-74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变形分析第67-70页
     ·滚珠丝杠轴的预拉伸第67页
     ·不同工况条件下滚珠丝杠轴的热变形第67-69页
     ·极限工况条件下滚珠丝杠轴的热变形第69-70页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热态特性的改善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总结第74页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超声振动高精密车削技术研究
下一篇:1Cr18Ni9Ti钢表面激光熔覆Ni60/WC-CeO2工艺优化及熔覆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