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问题提出 | 第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回顾 | 第12-16页 |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难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理论分析 | 第17-28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分类及特点 | 第17-21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 第17-18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 第18-19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 第19-21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是分工深化的必然要求 | 第21页 |
·是外包专业化与市场绩效的要求 | 第21-22页 |
·是价值链与供应链整合的要求 | 第22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 | 第22-25页 |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 第22-24页 |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 第24-25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两种表现 | 第25-28页 |
·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 | 第25-27页 |
·服务业的制造化趋势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28-33页 |
·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山东省制造业概述 | 第28页 |
·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 第28-29页 |
·山东省制造业结构的特点 | 第29-30页 |
·山东省制造业结构优化 | 第30页 |
·山东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分析 | 第30-33页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30-31页 |
·制造业总产值与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值的分析 | 第31页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计量分析 | 第33-40页 |
·变量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33页 |
·计量方法与模型设定 | 第33-35页 |
·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s) | 第33-35页 |
·回归方程的设定 | 第35页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5-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6-37页 |
·回归结果 | 第37-38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构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平台,促进两者互动 | 第40页 |
·提升制造业层次,延伸制造业产业链 | 第40-41页 |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服务业改革 | 第41页 |
·加强财税支持,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 第41-42页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本作用 | 第42-43页 |
·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趋势中要调整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技术 | 第43页 |
·服务业企业在制造化趋势中应注重发展自有品牌,增强自主竞争力 | 第43页 |
·用专业化推进服务外包,促进业务流程优化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