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无线传感网 | 第7-8页 |
1.2 无线重编程 | 第8-10页 |
1.3 无线重编程的安全性 | 第10-13页 |
1.3.1 无线重编程威胁模型与安全性需求 | 第10-11页 |
1.3.2 传统无线安全重编程协议研究 | 第11-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重编程协议 | 第14-23页 |
2.1 网络编码 | 第14-18页 |
2.1.1 LT码 | 第15-16页 |
2.1.2 随机线性码 | 第16-18页 |
2.2 SYNAPSE协议 | 第18-19页 |
2.3 Rateless Deluge协议 | 第19-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污染攻击与SEMOAR协议 | 第23-28页 |
3.1 污染攻击 | 第23页 |
3.2 SEMOAR协议思想与缺陷 | 第23-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安全重编程协议Secure Rateless Deluge | 第28-48页 |
4.1 设计目标 | 第28页 |
4.2 协议工作机制 | 第28-34页 |
4.2.1 协议核心思想 | 第28-30页 |
4.2.2 页认证机制 | 第30-31页 |
4.2.3 节点通信安全机制 | 第31页 |
4.2.4 译码机制 | 第31-34页 |
4.2.5 接收编码包处理机制 | 第34页 |
4.2.6 编码包请求机制 | 第34页 |
4.3 模拟仿真实验验证 | 第34-47页 |
4.3.1 Tiny OS编程与开发环境 | 第34-36页 |
4.3.2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重编程安全协议的实现 | 第36-39页 |
4.3.3 Rateless Deluge与Secure Rateless Deluge实验分析与比较 | 第39-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