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3 研究综述评析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20-22页 |
(一) 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二) 抽样设计 | 第21-22页 |
1.5 结构框架安排 | 第22-23页 |
第2章 电视节目模式概述 | 第23-32页 |
2.1 电视节目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2.2.1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的萌芽期 | 第24页 |
2.2.2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期 | 第24-25页 |
2.2.3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的成熟期 | 第25-26页 |
2.3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第26-32页 |
2.3.1 节目模式的模仿 | 第26-27页 |
2.3.2 节目模式版权的正规引进 | 第27-28页 |
2.3.3 中国模式引进的现状 | 第28-32页 |
第3章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生产 | 第32-39页 |
3.1 本土化再生产 | 第32-36页 |
3.1.1 节目设定上的本土化 | 第33-34页 |
3.1.2 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本土化 | 第34-36页 |
3.2 模式节目生产方式 | 第36-39页 |
3.2.1 自制自播 | 第36-37页 |
3.2.2 制播分离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消费 | 第39-54页 |
4.1 节目类型受众结构比较 | 第39-49页 |
4.1.1 不同节目类型的受众结构比较 | 第43-46页 |
4.1.2 同一类型受众结构比较 | 第46-49页 |
4.2 原版与本土化版本节目受众的消费特性分析 | 第49-52页 |
4.2.1 喜欢原版的原因 | 第50页 |
4.2.2 喜欢国内本土化版本的原因 | 第50-52页 |
4.3 受众观看渠道分析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对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发展的思考 | 第54-64页 |
5.1 影响原创电视节目模式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原因 | 第54-59页 |
5.1.1 外部因素 | 第55-56页 |
(一) 体制环境的影响 | 第55页 |
(二) 政策环境的影响 | 第55-56页 |
5.1.2 内在原因 | 第56-59页 |
(一) 缺乏成熟、完整的工业制作体系 | 第56-58页 |
(二) 版权意识的欠缺 | 第58页 |
(三) 严重依赖国际节目模式 | 第58-59页 |
5.2 打造原创节目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5.2.1 大力推行制播分离 | 第60页 |
5.2.2 完善工业制作体系 | 第60-62页 |
5.2.3 建立激励机制、扶持节目模式研发 | 第62页 |
5.2.4 依托本土文化特色自主创新节目内容 | 第62-63页 |
5.2.5 培养“全球本土化”制作思维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一:国内播出的国际模式节目一览表 | 第70-74页 |
附录二:对引进模式节目的收视习惯问卷调查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