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兰科植物的现状及保护意义 | 第16-19页 |
·春兰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试剂及厂家 | 第24页 |
·实验仪器及厂家 | 第24页 |
·实验溶液配方 | 第24-25页 |
·微量液氮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25页 |
·DNA样品的检测 | 第25-26页 |
·ISSR-PCR扩增 | 第26-27页 |
·ISSR反应体系条件及引物筛选 | 第26页 |
·ISSR反应程序 | 第26页 |
·电泳和拍照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谱带统计与数据矩阵的建立 | 第27页 |
·POPGENE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参数指标 | 第27页 |
·利用WINAMOVA软件分析遗传分化 | 第27页 |
·利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 第27-2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8页 |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检验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9-70页 |
·DNA提取 | 第29页 |
·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32页 |
·Mg~(2+)浓度 | 第29-30页 |
·TaqDNA聚合酶辅助因子浓度 | 第30页 |
·dNTP浓度 | 第30-31页 |
·DNA模板浓度 | 第31页 |
·循环次数及循环中延伸时间 | 第31-32页 |
·退火温度梯度 | 第32页 |
·引物筛选及ISSR扩增结果 | 第32-35页 |
·ISSR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5-70页 |
·春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7页 |
·春兰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37-43页 |
·春兰21个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37页 |
·各山脉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37-43页 |
·聚类分析 | 第43-56页 |
·春兰21个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43-49页 |
·各山脉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49-56页 |
·主成分分析(PCA) | 第56-63页 |
·春兰21个居群的主成分分析 | 第56-57页 |
·各山脉居群的主成分分析 | 第57-63页 |
·春兰居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6页 |
·春兰谱系Ⅰ、Ⅱ的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66-67页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67-7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0-78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70页 |
·ISSR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70-72页 |
·春兰的遗传多样性 | 第72-74页 |
·春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 第74-76页 |
·野生春兰资源的保护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