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研究综述 | 第9-19页 |
1.1 电子游戏与攻击性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1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 | 第10-12页 |
1.1.2 电子游戏的竞争因素与攻击性 | 第12-13页 |
1.2 研究理论 | 第13-16页 |
1.2.1 一般攻击模型 | 第13-15页 |
1.2.2 挫折——侵犯理论 | 第15页 |
1.2.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1.2.4 脚本理论 | 第16页 |
1.2.5 兴奋传递理论 | 第16页 |
1.3 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1.3.1 角色认同 | 第16-18页 |
1.3.2 攻击性特质 | 第18页 |
1.3.3 共情特质 | 第18-19页 |
2.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2.1 问题 | 第19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3. 研究一:暴力电子游戏角色认同对攻击性的影响:道德困境的中介作用 | 第21-28页 |
3.1 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3 方法 | 第21-22页 |
3.3.1 被试 | 第21页 |
3.3.2 研究材料 | 第21-22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22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2-26页 |
3.5.1 相关分析 | 第23页 |
3.5.2 回归分析 | 第23-26页 |
3.6 讨论 | 第26-28页 |
4. 研究二:竞争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挫折水平的中介作用和角色认同的调节作用 | 第28-36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4.3.1 被试 | 第28页 |
4.3.2 研究材料 | 第28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28-29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29-33页 |
4.5.1 相关分析 | 第29页 |
4.5.2 回归分析 | 第29-33页 |
4.6 讨论 | 第33-36页 |
5.总讨论 | 第36-38页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38-40页 |
6.1 研究局限 | 第38页 |
6.2 展望 | 第38-40页 |
7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