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形成第12-20页
 一、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2-16页
  (一)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12-14页
  (二)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民族精神教育理论形成的指导思想第14-16页
 二、党的民族精神教育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第16-20页
  (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锻铸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第16-17页
  (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建设精神第17-18页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和时代精神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特色第20-24页
 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第20-21页
 二、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第21-22页
 三、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第22-24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目标第24-29页
 一、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第24-25页
 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25-26页
 三、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26-29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9-35页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第29-30页
 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首要前提第30-31页
  (一)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第30-31页
  (二)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天性第31页
 三、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是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要求第31-33页
  (一)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第31-32页
  (二)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第32-33页
 四、自强不息、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第33-35页
  (一) 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第33-34页
  (二) 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任务第34-35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时代意义第35-40页
 一、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第35-36页
  (一)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第35-36页
  (二) 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第36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第36-37页
  (一) 民族精神教育与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第36-37页
  (二)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第37页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第37-38页
  (一) 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精神力量第37页
  (二) 民族精神教育是抵御腐败,抑制堕落的强大思想武器第37-38页
  (三) 民族精神教育是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信任的重要举措第38页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第38-40页
  (一) 民族精神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第39页
  (二) 民族精神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柱第39-40页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实践与发展第40-49页
 一、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第40-42页
  (一) 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第40-41页
  (二) 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第41-42页
 二、从社会舆论、法制建设、政策引导、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有力保障第42-45页
  (一) 社会舆论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重要条件第42-43页
  (二) 法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重要保证第43页
  (三) 政策引导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重要途径第43-44页
  (四) 经济发展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重要基础第44-45页
 三、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建设新成果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第45-49页
  (一)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第45-46页
  (二) 党的建设新成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保障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及基本经验研究
下一篇:论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