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朱砂叶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1 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特点 | 第14-15页 |
1.2 朱砂叶螨的控制对策 | 第15页 |
1.3 植物源杀螨剂 | 第15-16页 |
2 东莨菪内酯及其生物活性 | 第16-18页 |
2.1 东莨菪内酯 | 第16-17页 |
2.2 东莨菪内酯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7-18页 |
3 Ca~(2+)-ATP酶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3.1 Ca~(2+)-ATP酶的性质、功能和晶体结构解析 | 第18-19页 |
3.2 Ca~(2+)-ATP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复合物晶体结构 | 第19-20页 |
3.3 Ca~(2+)-ATP酶作为杀螨剂作用靶标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4 药物作用靶标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4.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作用靶标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4.2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药物作用靶标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5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 第23-26页 |
5.1 选题依据 | 第23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5.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4页 |
5.4 预期目标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Ca~(2+)-ATP酶的抑制作用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朱砂叶螨Ca~(2+)-ATP酶的酶学性质表征 | 第26-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26-27页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7页 |
1.3 酶源制备 | 第27页 |
1.4 酶活性测定 | 第27-29页 |
1.5 Ca~(2+)-ATP酶酶学性质表征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2.1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0页 |
2.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页 |
第二节 东莨菪内酯的毒力测定及对离体朱砂叶螨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32页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2页 |
1.3 毒力测定方法 | 第32页 |
1.4 酶源制备 | 第32页 |
1.5 酶活性测定 | 第32页 |
1.6 离体条件下对酶活性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1.7 酶动力学参数K_m和Vm_的测定 | 第32页 |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2.1 毒力测定结果 | 第33页 |
2.2 离体条件下东莨菪内酯对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酶动力学常数K_m和V_m的比较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东莨菪内酯作用下朱砂叶螨Ca~(2+)-ATP酶基因mRNA的表达量 | 第36-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36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1.3 药剂诱导 | 第37页 |
1.4 总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1.5 第一链cDNA模板的合成 | 第38页 |
1.6 朱砂叶螨转录组中Ca~(2+)-ATP酶基因片段的筛选 | 第38-39页 |
1.7 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39页 |
1.8 溶解曲线分析 | 第39页 |
1.9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9页 |
1.10 基因mRNA表达量的定量检测 | 第39-40页 |
1.11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41页 |
2.2 东莨菪内酯诱导下朱砂叶螨Ca~(2+)-ATP酶基因表达结果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朱砂叶螨Ca~(2+)-ATP酶TcPMCAl亚基的cDNA克隆和表达模式 | 第44-64页 |
第一节 朱砂叶螨质膜Ca~(2+)-ATP酶TcPMCA1基因的cDNA克隆 | 第44-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51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44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4-45页 |
1.3 常用储备液及培养基的配置 | 第45页 |
1.4 总RNA提取 | 第45-46页 |
1.5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中间片段的扩增 | 第46-47页 |
1.6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的5'-RACE扩增 | 第47-49页 |
1.7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的3'-RACE扩增 | 第49-50页 |
1.8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的cDNA全序列扩增 | 第50-51页 |
1.9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51页 |
1.10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的c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2.1 朱砂叶螨总R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2.2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片段扩增结果 | 第52-53页 |
2.3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全长的生物学信息分析 | 第53-56页 |
2.4 序列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页 |
第二节 朱砂叶螨TcPMCA1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59-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60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0页 |
1.3 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60页 |
1.4 不同螨态总RNA的提取 | 第60页 |
1.5 朱砂叶螨TcPMCAl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0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2.1 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总RNA提取结果 | 第60-61页 |
2.2 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TcPMCA1基因相对表达量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TcPMCA1蛋白模型的构建及东莨菪内酯靶标位点预测 | 第64-70页 |
1 方法与步骤 | 第64-66页 |
1.1 同源建模 | 第64-65页 |
1.2 分子对接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2.1 TcPMCA1蛋白模型的构建 | 第66页 |
2.2 活性腔及对接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1.1 测定了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Ca~(2+)-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70页 |
1.2 分析了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Ca~(2+)-ATP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70页 |
1.3 克隆了朱砂叶螨Ca~(2+)-ATP酶TcPMCA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71页 |
1.4 预测了东莨菪内酯对TcPMCA1蛋白亚基的靶标位点 | 第71页 |
2 展望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