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移动通信服务的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9页 |
1.1.1 世界背景 | 第6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6-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1-20页 |
2.1 技术接受模型 | 第11-12页 |
2.2 移动互联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2-13页 |
2.3 移动商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3-17页 |
2.3.1 移动商务消费者使用意愿总述 | 第13-14页 |
2.3.2 手机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4-15页 |
2.3.3 手机彩铃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5-16页 |
2.3.4 手机应用软件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6页 |
2.3.5 消息类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 | 第16-17页 |
2.4 移动数据业务整体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架构与假设的提出 | 第20-2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23-27页 |
4.1 模型中变量的测量 | 第23-25页 |
4.1.1 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使用意愿的测量 | 第23页 |
4.1.2 感知价格和主观规范的测量 | 第23-24页 |
4.1.3 感知风险的测量 | 第24页 |
4.1.4 感知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 | 第24-25页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4.3 调查问卷发放和收集 | 第26-27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27-37页 |
5.1 SmartPLS 3.0 软件概述 | 第27页 |
5.2 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5.3 测量模型评价 | 第29-33页 |
5.3.1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5.3.2 效度分析 | 第29-33页 |
5.4 结构模型评价 | 第33-37页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37-39页 |
6.1 研究结果和启示 | 第37-3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