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的廓清 | 第12-13页 |
1.4.1 观光农业的概念、属性及特征 | 第12页 |
1.4.2 景观的概念 | 第12页 |
1.4.3 地域、地域性、地域特色的概念 | 第12-13页 |
1.5 地域特色因子的内容、作用、价值。 | 第13-16页 |
1.5.1 地域特色因子的内容 | 第13页 |
1.5.2 地域特色因子的作用 | 第13-15页 |
1.5.3 地域特色因子的价值 | 第15-16页 |
1.6 观光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发展 | 第16-18页 |
1.6.1 国内观光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发展 | 第16-17页 |
1.6.2 国外观光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发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外案例分析 | 第18-27页 |
2.1 美国纳帕溪谷 | 第18-21页 |
2.1.1 项目概况 | 第18页 |
2.1.2 园区规划建设中地域特色的体现 | 第18-21页 |
2.2 日本水上町 | 第21-23页 |
2.2.1 项目概况 | 第21页 |
2.2.2 园区规划建设中地域特色的体现 | 第21-23页 |
2.3 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 | 第23-25页 |
2.3.1 项目概况 | 第23页 |
2.3.2 园区规划建设中地域特色的体现 | 第23-25页 |
2.4 案例分析总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观光农业地域特色建设的规划原则、表现手法 | 第27-33页 |
3.1 规划原则 | 第27-28页 |
3.2 表现手法 | 第28-33页 |
3.2.1 地域特色的自然因子的表现 | 第28-30页 |
3.2.2 地域特色中人文因子的表现 | 第30-32页 |
3.2.3 特色产品的开发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证案例 1——陕西大荔沙苑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 设计方案 | 第33-45页 |
4.1 园区的总体概况与条件分析 | 第33-34页 |
4.1.1 园区的基本概况 | 第33页 |
4.1.2 园区用地现状及自然环境概况分析 | 第33-34页 |
4.2 园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不利因素 | 第34页 |
4.2.1 优势条件 | 第34页 |
4.2.2 不利因素 | 第34页 |
4.3 园区的总体定位 | 第34-35页 |
4.4 园区的规划理念 | 第35页 |
4.5 园区的地域特色建设 | 第35页 |
4.6 园区的总体规划 | 第35-45页 |
4.6.1 园区的总体构成 | 第35-38页 |
4.6.2 园区地域特色建设规划 | 第38-45页 |
第五章 实证案例 2——陕西永基万亩高新农业产业园 | 第45-54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5页 |
5.2 园区建设条件分析 | 第45-46页 |
5.2.1 园区的自然条件分析 | 第45-46页 |
5.2.2 社会条件分析 | 第46页 |
5.3 规划目标、理念 | 第46-47页 |
5.3.1 规划目标 | 第46页 |
5.3.2 规划理念 | 第46-47页 |
5.4 园区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 第47-48页 |
5.4.1 园区发展的优势 | 第47页 |
5.4.2 园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 第47-48页 |
5.5 园区的总体规划 | 第48-54页 |
5.5.1 园区的总体构成 | 第48页 |
5.5.2 园区地域特色建设规划 | 第48-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