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阳极氧化法构建自清洁功能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4页
    1.1 金属铝及铝合金第17-18页
        1.1.1 铝及铝合金的防腐蚀现状第17-18页
        1.1.2 铝及铝合金的抗结冰现状第18页
    1.2 超疏水表面及其理论基础第18-26页
        1.2.1 超疏水现象及其应用背景第18-22页
            1.2.1.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第18-21页
            1.2.1.2 超疏水表面及其应用背景第21-22页
        1.2.2 固体表面浸润理论第22-26页
            1.2.2.1 润湿性和Young’s方程第22-24页
            1.2.2.2 Wenzel模型第24页
            1.2.2.3 Cassie模型第24-25页
            1.2.2.4 Wenzel和Cassie状态间的转化第25-26页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第26-31页
        1.3.1 刻蚀法(Etching method)第26-27页
        1.3.2 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 method)第27-28页
        1.3.3 模板法(Template method)第28页
        1.3.4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第28-29页
        1.3.5 阳极氧化法(Anodization method)第29页
        1.3.6 电化学沉积法(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第29页
        1.3.7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第29-30页
        1.3.8 自组装法(Self-assembled method)第30页
        1.3.9 其他方法第30-31页
    1.4 超疏水表面制备存在的不足第31-32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2-34页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2页
        1.5.2 本文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32-34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34-41页
    2.1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4-36页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34页
        2.1.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2.1.3 实验流程第35-36页
    2.2 实验过程第36-38页
        2.2.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制备第36-37页
            2.2.1.1 基板的预处理第36-37页
            2.2.1.2 阳极氧化法预处理第37页
            2.2.1.3 化学刻蚀法预处理第37页
            2.2.1.4 样品制备第37页
        2.2.2 超疏水铝表面的制备第37-38页
            2.2.2.1 基板的预处理第37页
            2.2.2.2 阳极氧化法预处理第37页
            2.2.2.3 样品制备第37-38页
    2.3 测试与表征第38-41页
        2.3.1 表面形貌及成分表征第38页
            2.3.1.1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表征第38页
            2.3.1.2 原子力学显微镜(AFM)表征第38页
        2.3.2 样品膜层的厚度测量第38页
        2.3.3 接触角和滚动角测量第38-39页
        2.3.4 喷砂实验测试第39页
        2.3.5 耐候性测试第39页
        2.3.6 电化学防腐蚀测试第39页
        2.3.7 防结冰性能测试第39-40页
            2.3.7.1 结冰温度测试第40页
            2.3.7.2 冰粘附力测试第40页
        2.3.8 自清洁性能测试第40-41页
            2.3.8.1 定性测试第40页
            2.3.8.2 定量测试第40-41页
第三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第41-66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构建第41-53页
        3.2.1 修饰剂浓度的影响第41-42页
        3.2.2 修饰时间的影响第42-43页
        3.2.3 阳极氧化工艺的影响第43-45页
            3.2.3.1 恒电压阳极氧化法第43页
            3.2.3.2 逐步降压阳极氧化法第43-44页
            3.2.3.3 逐步升压阳极氧化法第44-45页
        3.2.4 不同阳极氧化预处理工艺下的铝合金表面膜层厚度分析第45页
        3.2.5 化学刻蚀法第45-48页
            3.2.5.1 刻蚀时间的影响第45-46页
            3.2.5.2 刻蚀液浓度的影响第46-47页
            3.2.5.3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失重分析第47-48页
        3.2.6 超疏水表面预处理工艺的确定第48-49页
        3.2.7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第49-51页
        3.2.8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润湿性及润湿机理第51-53页
    3.3 超疏水铝表面的构建第53-63页
        3.3.1 修饰剂及阳极氧化电压的影响第53-56页
        3.3.2 超疏水铝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第56-62页
        3.3.3 超疏水铝表面的润湿性第62-63页
    3.4 不同阳极氧化结构形成机制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稳定性和耐蚀性能的研究第66-87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的研究第66-70页
        4.2.1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稳定性研究第66-68页
        4.2.2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耐蚀性研究第68-70页
    4.3 超疏水铝表面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能的研究第70-84页
        4.3.1 超疏水铝表面的稳定性研究第70-83页
            4.3.1.1 机械稳定性第70-77页
            4.3.1.2 化学稳定性第77-80页
            4.3.1.3 耐候性第80-83页
        4.3.2 超疏水铝表面的耐蚀性研究第83-84页
    4.4 铝基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机理第84-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防结冰性能的研究第87-97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不同温度下的超疏水铝表面的润湿状态第87-88页
    5.3 水滴在超疏水铝表面上的结冰温度第88-90页
    5.4 超疏水铝表面的冰粘附力第90-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铝基超疏水表面自清洁性能的研究第97-110页
    6.1 引言第97页
    6.2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自清洁性能的研究第97-100页
    6.3 超疏水铝表面的自清洁性能的研究第100-109页
    6.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7.1 结论第110-111页
    7.2 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葡萄酒涩感的化学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育苗期灌根施用吡虫啉和芸苔素内酯对辣椒、桃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