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 第11-13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机制 | 第13-16页 |
1.3.1 基于有机配体的发光 | 第13-14页 |
1.3.2 基于稀土离子的发光 | 第14-15页 |
1.3.3 基于电荷转移的发光 | 第15页 |
1.3.4 基于客体分子的发光 | 第15-16页 |
1.4 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第16-17页 |
1.5 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 | 第17-22页 |
1.5.1 发光材料 | 第17-19页 |
1.5.2 环境探测 | 第19-22页 |
1.5.2.1 离子和小分子探测 | 第19-20页 |
1.5.2.2 温度探测 | 第20-21页 |
1.5.2.3 pH探测 | 第21-22页 |
1.6 MOFs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 第22-26页 |
1.6.1 金属粒子/MOFs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1.6.2 碳材料/MOFs复合材料 | 第23页 |
1.6.3 有机高分子/MOFs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1.6.4 天然高分子/MOFs复合材料 | 第24-26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单稀土Eu(Ⅲ)与混稀土Eu(Ⅲ)/Tb(Ⅲ)在蚕丝织物上的键合及智能化颜色调控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仪器与药品 | 第29页 |
2.2.2 EuCl_3·6H2O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蚕丝脱胶 | 第29-30页 |
2.2.4 复合荧光蚕丝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表征 | 第31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1页 |
2.3.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2.3.4 色牢度分析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2.4.1 荧光蚕丝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2-33页 |
2.4.2 荧光蚕丝的宏观颜色表征 | 第33-34页 |
2.4.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4-35页 |
2.4.4 荧光蚕丝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5-42页 |
2.4.5 荧光蚕丝的色牢度分析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丝素粉体作为高分子配体的纳米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探测性能研究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仪器药品 | 第44-45页 |
3.2.2 TbCl_3·6H2O的制备 | 第45页 |
3.2.3 荧光纳米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n-MOFs)的合成 | 第45-46页 |
3.3 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 第46页 |
3.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6页 |
3.3.3 纳米Eu-MOFs的PXRD分析 | 第46页 |
3.3.4 纳米Eu-MOFs的粒径分析 | 第46页 |
3.3.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3.3.6 荧光pH探测 | 第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3.4.1 纳米Eu-MOFs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7-48页 |
3.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8页 |
3.4.3 纳米Eu-MOFs的粒径分析 | 第48-50页 |
3.4.4 纳米Eu-MOFs的PXRD分析 | 第50页 |
3.4.5 纳米Ln-MOFs(Ln=Eu,Tb,Eu/Tb)的荧光性能 | 第50-53页 |
3.4.6 纳米Ln-MOFs的荧光pH传感特性(Ln=Eu,Eu/Tb) | 第53-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棉布基材稀土-有机框架膜材料的制备及探测性能研究 | 第58-69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2.1 仪器与药品 | 第58-59页 |
4.2.2 Eu(NO3)3·6H2O、Tb(NO3)3·6H2O的制备 | 第59-60页 |
4.2.3 Eu(Ⅲ)键合型棉布的制备 | 第60页 |
4.2.4 纳米Eu-MOFs的制备 | 第60页 |
4.2.5 棉布/MOFs复合膜的制备 | 第60页 |
4.3 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 第60页 |
4.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60-61页 |
4.3.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61页 |
4.3.4 铜离子探测 | 第61页 |
4.3.5 接触角测试 | 第6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4.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1-62页 |
4.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62-63页 |
4.4.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63-66页 |
4.4.4 棉布/MOFs复合膜对Cu~(2+)探测 | 第66-67页 |
4.4.5 接触角测试分析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总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