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复合介孔分子筛与功能化离子液体新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40页
    1. 多孔材料概述第11-17页
        1.1 微孔沸石分子筛第12-13页
        1.2 介孔分子筛材料第13-17页
        1.3 大孔材料第17页
    2. 介孔分子筛材料的酶固载应用进展第17-22页
        2.1 酶的固定化技术第18-19页
        2.2 常见的酶固载材料第19-20页
        2.3 影响固定化酶效果的主要因素第20-22页
    3. 介孔分子筛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3.1 研究背景第22-23页
        3.2 肝素钠简介及常见肝素固载载体第23-24页
    4. 离子液体研究进展第24-30页
        4.1 离子液体的定义与分类第24-26页
        4.2 离子液体的应用第26-30页
    5. 本论文指导思想第30-31页
    6. 参考文献第31-4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0-48页
    1. 试剂与药品第40-41页
    2. 实验溶液的配制第41-42页
    3. 常用仪器第42页
    4. 仪器分析方法第42-46页
        4.1 X射线衍射(XRD)第42页
        4.2 比表面和孔结构的测定第42页
        4.3 样品的红外光谱(FT-IR)测定第42页
        4.4 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定(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第42页
        4.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43页
        4.6 pH值测量第43页
        4.7 拉曼光谱测定(Raman)第43页
        4.8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XPS)第43页
        4.9 荧光光谱测试第43页
        4.10 固体核磁测定(~(29)Si MAS NMR或~(27)Al-NMR)第43页
        4.11 液体核磁测定(~1H NMR)第43页
        4.12 程序升温热分析(TG-DSC)第43页
        4.13 质谱测试(MS)第43页
        4.14 瞬时吸附CO_2实验[2]第43-44页
        4.15 CO_2吸附等温线测定第44页
        4.16 液相吸附亚硝胺实验第44页
        4.17 原位红外实验(in-situ FTIR)第44页
        4.18 Zeta电势的测定第44页
        4.19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甲基橙(MO)性能测试[4]第44页
        4.20 电化学性能测定第44-45页
        4.21 烟丝萃取液制备与吸附第45页
        4.22 萃取液中总亚硝胺和TSNA的测定第45-46页
    5. 理论计算第46页
    6.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三章 辣根过氧化酶固载分子筛新材料第48-68页
    第一节 有序介孔氧化硅(PMO)固载辣根过氧化酶第48-59页
        1. 引言第48页
        2. 实验部分第48-50页
            2.1 PMO材料的合成第48-49页
            2.2 C-OH和硫含量的测定第49页
            2.3 酶固载过程第49页
            2.4 酶活性的测定第49页
            2.5 pH稳定性测试第49页
            2.6 热稳定性测试第49页
            2.7 抵抗失活剂能力测试第49-5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3.1 MGn材料结构表征第50-54页
            3.2 固载后HRP的活性第54-57页
        4. 小结第57页
        5.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二节 利用介孔分子筛合成原粉的胶束促进辣根过氧化酶的固载第59-68页
        1. 引言第59页
        2. 实验部分第59页
            2.1 载体材料合成第59页
            2.3 酶固载过程、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测试第59页
        3. 研究结果第59-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5. 小结第66页
        6.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四章 缓释肝素的介孔分子筛新材料第68-97页
    第一节 一釜法合成多功能药物缓释剂:含铝柱塞状SBA-15第69-80页
        1. 实验方法第70页
            1.1 含铝柱塞状SBA-15的制备第70页
            1.2 样品对肝素的吸附与缓释第7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0-77页
            2.1 含铝SBA-15系列样品结构表征第70-73页
            2.2 介孔分子筛材料对肝素的吸附释放行为研究第73-76页
            2.3 对于研究结果的讨论第76-77页
        3. 小结第77页
        4.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二节 基于Ti-取代介孔SBA-15的多功能药物缓释剂第80-91页
        1. 实验部分第80-81页
            1.1 含钛的SBA-15的制备第80页
            1.2 样品对肝素的吸附与缓释第80页
            1.3 样品对布洛芬的吸附-释放第80-81页
            1.4 样品液相吸附亚硝胺第81页
        2. 实验结果第81-89页
            2.1 含钛介孔分子筛材料表征第81-84页
            2.2 含钛介孔分子筛样品对肝素的吸附和释放行为第84-86页
            2.3 含钛样品对布洛芬和NPYR的吸附和释放行为研究第86页
            2.4 讨论第86-89页
        3. 小结第89页
        4. 参考文献第89-91页
    第三节 溶剂挥发自组装法构建新型原位包裹药物递释系统第91-97页
        1. 实验部分第91页
            1.1 溶剂挥发自组装法原位包裹肝素的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第91页
            1.2 样品对肝素的缓释行为研究第9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91-95页
        3. 小结第95-96页
        4. 参考文献第96-97页
第五章 基于离子液体研制新型功能化材料第97-124页
    第一节 固载离子液体的CO_2中温吸附新材料第97-110页
        1. 实验部分第98页
            1.1 合成碱性离子液体PI和PAP第98页
            1.2 合成多孔性载体第98页
            1.3 多孔性载体固载离子液体PAP或PI第98页
        2. 结果部分第98-106页
            2.1 碱性离子液体PI和PAP的合成、固载及结构表征第98-104页
            2.2 固载后的离子液体在393 K下的CO_2吸附性能第104-106页
        3. 讨论第106-108页
        4. 结论第108页
        5.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二节 多功能N-掺杂碳纳米片在超级电容器和可见光催化的应用第110-124页
        1. 实验部分第111页
            1.1 离子液体[2C_2DABCO]~(2+)[Im]~-[CN-Im]~-(1,4-diethyl-1,4-diazaniabicylo[2,2,2]octane imidazolide-4,5-dicyanoiazolide)的合成方案第111页
            1.2 离子液体[2C_2DABCO]~(2+)2[Im]~-(1,4-diethyl-1,4-diazaniabicylo[2,2,2]octaneimidazolide)的合成方案第111页
            1.3 离子液体[2C_2DABCO]~(2+)2[CN-Im]~- (1,4-diethyl-1,4-diazaniabicylo[2,2,2]octane 4,5-dicyanoiazolide)的合成方案第111页
            1.4 多孔碳材料PCn样品的合成方案第111页
        2. 结果部分第111-119页
            2.1 多孔碳材料结构表征第111-116页
            2.2 多孔碳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活性研究第116-117页
            2.3 多孔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研究第117页
            2.4 多孔碳材料吸附烟丝萃取液中亚硝胺性能研究第117-119页
        3. 讨论第119-122页
        4. 小结第122页
        5. 参考文献第122-124页
结论与展望第124-126页
    一 结论第124页
    二 展望第124-126页
已发表论文第126-127页
待发表文章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研究
下一篇:瑞舒伐他汀钙的质量控制及杂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