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单数据库身份认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多数据库身份认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模型的改进 | 第15-29页 |
2.1 传统单数据库认证模式 | 第15-17页 |
2.2 传统数据库身份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分析 | 第17-18页 |
2.2.1 口令易被窃取 | 第17页 |
2.2.2 单向认证 | 第17页 |
2.2.3 质询信息的随机时间范围不易确定 | 第17-18页 |
2.2.4 数据传输安全隐患 | 第18页 |
2.3 单数据库身份认证模型的改进思路 | 第18-20页 |
2.3.1 集成新的认证服务器DBConnect-ATVServer | 第18-19页 |
2.3.2 身份认证密钥 | 第19页 |
2.3.3 非对称密钥和对称密钥加密相结合 | 第19-20页 |
2.4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改进模型描述 | 第20-28页 |
2.4.1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改进模型的实体 | 第20-21页 |
2.4.2 符号定义及描述 | 第21-22页 |
2.4.3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的工作流程 | 第22-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身份认证模型 | 第29-39页 |
3.1 传统多数据库简介及认证过程描述 | 第29-30页 |
3.2 传统多数据库身份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分析 | 第30-32页 |
3.2.1 窃听和重放攻击 | 第30-31页 |
3.2.2 单点故障和单点负载过重 | 第31页 |
3.2.3 双向认证欠缺 | 第31-32页 |
3.3 多数据库身份认证模型的改进思路 | 第32-34页 |
3.3.1 单点登录引擎认证机制 | 第32-33页 |
3.3.2 跨数据库令牌生成和推送机制 | 第33页 |
3.3.3 双向认证 | 第33-34页 |
3.4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身份认证改进模型描述 | 第34-38页 |
3.4.1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认证改进模型的实体 | 第34-35页 |
3.4.2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工作流程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改进后的数据库身份认证模型实现与实验验证 | 第39-58页 |
4.1 认证服务器的数据库构建 | 第39-41页 |
4.1.1 票据令牌管理 | 第39-40页 |
4.1.2 用户信息管理 | 第40页 |
4.1.3 单点登录引擎和已登录用户信息管理 | 第40-41页 |
4.2 认证服务器活动图 | 第41-42页 |
4.2.1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活动图 | 第41-42页 |
4.2.2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认证活动图 | 第42页 |
4.3 认证服务器的实现 | 第42-49页 |
4.3.1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实现 | 第42-46页 |
4.3.2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身份认证实现 | 第46-49页 |
4.4 安全性分析与实验验证 | 第49-57页 |
4.4.1 数据库集成式双向认证 | 第49-52页 |
4.4.2 多数据库单点登录身份认证 | 第52-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