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1.3.2 理论与实际结合法 | 第16页 |
1.3.3 个案分析法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以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18-19页 |
2.2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19-20页 |
2.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 | 第20-24页 |
2.3.1 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 | 第20-21页 |
2.3.2 江泽民的民生思想及社会建设思想 | 第21-22页 |
2.3.3 胡锦涛的民生思想及社会建设思想 | 第22-23页 |
2.3.4 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及社会建设思想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前农村社会建设的历史回顾 | 第26-32页 |
3.1 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的确立 | 第26-27页 |
3.1.1 政社合一社会管理体系的确立 | 第26页 |
3.1.2 城乡二元发展模式的确立 | 第26-27页 |
3.2 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 | 第27-30页 |
3.2.1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 第27-28页 |
3.2.2 实现农民就地从业 | 第28页 |
3.2.3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28-29页 |
3.2.4 开展医疗卫生事业 | 第29-30页 |
3.3 农村社会建设出现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1 农村管理制度僵化 | 第30页 |
3.3.2 农村社会活力不够 | 第30-31页 |
3.3.3 农村享受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32-40页 |
4.1 农村社会管理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 第32-33页 |
4.1.1 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 | 第32页 |
4.1.2 建立基层民主组织 | 第32页 |
4.1.3 明确了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 | 第32-33页 |
4.2 农村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 第33-38页 |
4.2.1 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 第33-34页 |
4.2.2 教育持续发展 | 第34-35页 |
4.2.3 社会保障取得历史性进步 | 第35-37页 |
4.2.4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 第37-38页 |
4.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建设的几点启示 | 第38-39页 |
4.3.1 农村社会建设要实行城乡统筹 | 第38页 |
4.3.2 要始终把民生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点 | 第38-39页 |
4.3.3 农村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农村社会建设存在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0-54页 |
5.1 农村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51页 |
5.1.1 农村社会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 第40-41页 |
5.1.2 农村教育服务水平严重滞后 | 第41-43页 |
5.1.3 农村就业形势严峻 | 第43-46页 |
5.1.4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第46-48页 |
5.1.5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 | 第48-51页 |
5.2 农村社会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 第51-52页 |
5.2.1 体制原因 | 第51页 |
5.2.2 经济原因 | 第51-52页 |
5.2.3 思想认识原因 | 第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改进以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的对策 | 第54-64页 |
6.1 加快完善农村社会治理 | 第54-55页 |
6.1.1 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 | 第54页 |
6.1.2 健全制度和法律体系 | 第54-55页 |
6.1.3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 | 第55页 |
6.2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第55-57页 |
6.2.1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 第55-56页 |
6.2.2 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 第56页 |
6.2.3 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引进优质人才 | 第56页 |
6.2.4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补偿机制 | 第56-57页 |
6.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 第57-58页 |
6.3.1 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 | 第57页 |
6.3.2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第57页 |
6.3.3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教师的素质 | 第57-58页 |
6.4 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 | 第58-60页 |
6.4.1 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 | 第58页 |
6.4.2 不断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 | 第58-59页 |
6.4.3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 第59-60页 |
6.5 努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60-61页 |
6.5.1 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 第60页 |
6.5.2 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 第60页 |
6.5.3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 第60-61页 |
6.6 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 第61-62页 |
6.6.1 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61页 |
6.6.2 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 第61-6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