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2页 |
| 1.1 环境分析 | 第11页 |
| 1.2 比色分析法 | 第11-12页 |
| 1.3 纳米比色分析 | 第12页 |
| 1.4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12-19页 |
| 1.4.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原理 | 第12页 |
| 1.4.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12-13页 |
| 1.4.3 影响纳米材料LSPR的因素 | 第13-19页 |
| 1.5 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比色分析方法 | 第19-30页 |
| 1.5.1 基于纳米粒子间距离变化的比色分析法 | 第19-23页 |
| 1.5.2 基于纳米粒子形貌变化的比色分析法 | 第23-27页 |
| 1.5.3 基于纳米粒子粒径变化的比色分析法 | 第27-30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基于对金纳米棒催化刻蚀作用的锰离子比色分析法 | 第32-54页 |
| 2.1 引言 | 第32-34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2.2.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2.2.3 纳米金棒的制备 | 第34-35页 |
| 2.2.4 分析检测过程 | 第35页 |
| 2.3 结果及讨论 | 第35-53页 |
| 2.3.1 锰离子检测原理 | 第35-43页 |
| 2.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3-47页 |
| 2.3.3 锰离子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第47-52页 |
| 2.3.4 实际样品测定 | 第52-53页 |
| 2.4 实验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基于对纳米二氧化锰催化刻蚀作用的抗坏血酸比色分析法 | 第54-68页 |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 3.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 3.2.3 二氧化锰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6页 |
| 3.2.4 分析检测过程 | 第56-57页 |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57-67页 |
| 3.3.1 抗坏血酸的检测原理 | 第57-58页 |
| 3.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8-61页 |
| 3.3.3 抗坏血酸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第61-66页 |
| 3.3.4 实际样品测定 | 第66-67页 |
| 3.4 实验小结 | 第67-68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4.1 结论 | 第68页 |
| 4.2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