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CONTENTS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NC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网络时延的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数据包丢失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通信受限的现状 | 第15-16页 |
1.2.4 研究方法的现状 | 第16-17页 |
1.3 模糊理论及其应用的简史 | 第17-19页 |
1.3.1 模糊理论的萌芽阶段 | 第17-18页 |
1.3.2 模糊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18页 |
1.3.3 模糊理论的应用阶段 | 第18-19页 |
1.3.4 模糊理论的挑战阶段 | 第19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1-30页 |
2.1 线型矩阵不等式 | 第21-23页 |
2.1.1 LMI表达形式及术语 | 第21-22页 |
2.1.2 LMI可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2.2 T-S模糊控制系统 | 第23-27页 |
2.2.1 模糊系统的介绍 | 第23-25页 |
2.2.2 T-S模糊控制系统 | 第25-27页 |
2.3 镇定分析 | 第27-28页 |
2.4 常用引理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具有输入时滞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31-32页 |
3.3 主要结果 | 第32-41页 |
3.3.1 在NCS中的脉冲效应 | 第32-33页 |
3.3.2 构造非连续Lyapunov泛函 | 第33-36页 |
3.3.3 稳定性分析 | 第36-41页 |
3.4 数值仿真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镇定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44-46页 |
4.3 主要结果 | 第46-57页 |
4.3.1 构造非连续Lyapunov泛函 | 第46-49页 |
4.3.2 稳定性分析 | 第49-54页 |
4.3.3 控制器的设计 | 第54-57页 |
4.4 数值例子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