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文献综述第14-19页
        1.4.1 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1.4.2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7-18页
        1.4.3 文献研究的总结评述第18-19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第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实考察第20-28页
    2.1 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2.1.1 产业的对外开放第20页
        2.1.2 工业的对外开放第20-21页
        2.1.3 工业对外开放的就业影响效应第21页
    2.2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实考察第21-27页
        2.2.1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状分析第21-26页
        2.2.2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评估第28-39页
    3.1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第28-30页
    3.2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测量分析第30-36页
        3.2.1 开放评估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第30-31页
        3.2.2 开放评估指标的测量结果及其比较分析第31-34页
        3.2.3 工业综合对外开放度的测量结果及其比较分析第34-36页
    3.3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内部差异的成因分析第36-38页
        3.3.1 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实第36-37页
        3.3.2 区位及要素流动条件第37页
        3.3.3 地区工业的发展阶段第37-38页
        3.3.4 地区工业的市场和行业结构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9-48页
    4.1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基础第39-41页
    4.2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第41-47页
        4.2.1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总量的影响机制第42-45页
        4.2.2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第45-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8-60页
    5.1 模型的构建第48-51页
        5.1.1 就业总量模型的构建第48-50页
        5.1.2 就业结构模型的构建第50-51页
    5.2 模型估计方法的选用第51-52页
    5.3 变量与数据的说明第52-53页
    5.4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第53-58页
        5.4.1 就业总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第54-55页
        5.4.2 就业结构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第55-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0-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0-61页
    6.2 政策建议第61-63页
    6.3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媒体报道的信息披露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以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