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4.1 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2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4.3 文献研究的总结评述 | 第18-19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实考察 | 第20-28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产业的对外开放 | 第20页 |
2.1.2 工业的对外开放 | 第20-21页 |
2.1.3 工业对外开放的就业影响效应 | 第21页 |
2.2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实考察 | 第21-27页 |
2.2.1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的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2.2.2 东部地区工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评估 | 第28-39页 |
3.1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3.2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的测量分析 | 第30-36页 |
3.2.1 开放评估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2.2 开放评估指标的测量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3.2.3 工业综合对外开放度的测量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3.3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内部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36-38页 |
3.3.1 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实 | 第36-37页 |
3.3.2 区位及要素流动条件 | 第37页 |
3.3.3 地区工业的发展阶段 | 第37-38页 |
3.3.4 地区工业的市场和行业结构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9-48页 |
4.1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4.2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 | 第41-47页 |
4.2.1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总量的影响机制 | 第42-45页 |
4.2.2 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东部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8-60页 |
5.1 模型的构建 | 第48-51页 |
5.1.1 就业总量模型的构建 | 第48-50页 |
5.1.2 就业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50-51页 |
5.2 模型估计方法的选用 | 第51-52页 |
5.3 变量与数据的说明 | 第52-53页 |
5.4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53-58页 |
5.4.1 就业总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5.4.2 就业结构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1-6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