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相关研究对象定义 | 第10-12页 |
1.2.1 跨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高技术产业定义 | 第11页 |
1.2.3 技术溢出效应定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2章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跨国公司海外R&D研发投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1.1 垄断优势理论中的跨国公司R&D国际化研究 | 第13页 |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解释 | 第13-14页 |
2.1.3 内部化理论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解释 | 第14页 |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解释 | 第14页 |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2.1 国内外“促进论”文献 | 第15页 |
2.2.2“折中论”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2.3“无效论”的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2.4 国内外“抑制论”的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2.5 合作创新领域的文献 | 第16-17页 |
2.2.6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及动机 | 第18-28页 |
3.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演进及概况 | 第18-23页 |
3.1.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数量持续增加 | 第18-19页 |
3.1.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支出迅猛增长 | 第19-20页 |
3.1.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人员特征 | 第20-21页 |
3.1.4 跨国研发机构在华区位分布 | 第21-23页 |
3.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动机 | 第23-28页 |
3.2.1 扩大市场份额 | 第23-24页 |
3.2.2 利用中国的本土科研人才 | 第24-26页 |
3.2.3 及时了解竞争对手动态 | 第26页 |
3.2.4 全球战略布局 | 第26页 |
3.2.5 中国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 第26-28页 |
第4章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途径 | 第28-30页 |
4.1 示范效应 | 第28-29页 |
4.2 竞争效应 | 第29页 |
4.3 人力资源效应 | 第29-30页 |
第5章 跨国公司R&D研发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0-37页 |
5.1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30页 |
5.1.2 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5.2 描述性统计 | 第32-33页 |
5.3 模型估计及结论 | 第33-36页 |
5.3.1 平稳性检验 | 第33-34页 |
5.3.2 实证结果 | 第34-3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6章 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37-40页 |
6.1 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 | 第37页 |
6.2 建立良好的吸引科研人才制度 | 第37-38页 |
6.3 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学习与吸收能力 | 第38页 |
6.4 结合产业政策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 第38页 |
6.5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第38-39页 |
6.6 促进国企管理模式和经验模式改革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