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压裂液对低渗储层人工裂缝伤害评价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以M储层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5页
        1.2.1 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第8-12页
        1.2.2 压裂液对裂缝的伤害第12-13页
        1.2.3 储层伤害室内评价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M储层基本特征及潜在伤害类型分析第17-24页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17-20页
        2.1.1 储层岩性特征第17页
        2.1.2 成分结构特征第17-18页
        2.1.3 孔隙类型第18页
        2.1.4 孔喉结构特征第18-19页
        2.1.5 物性特征第19-20页
    2.2 储层敏感性评价第20页
    2.3 润湿性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第20-21页
        2.3.1 研究区储层润湿性第20页
        2.3.2 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第20-21页
    2.4 地层流体性质第21-22页
        2.4.1 地层原油性质第21页
        2.4.2 地层水性质第21-22页
    2.5 储层温度和地层压力特征第22页
    2.6 储层潜在的伤害类型分析第22-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压裂液对低渗储层人工裂缝伤害的微观特征研究第24-29页
    3.1 实验方法第24-26页
        3.1.1 实验模型和流体第24-25页
        3.1.2 实验流程和步骤第25-26页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6-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压裂液人工裂缝岩心伤害评价实验方法研究第29-45页
    4.1 实验岩心的准备第29-31页
        4.1.1 实验设备第29-30页
        4.1.2 岩心制备步骤第30-31页
    4.2 人工裂缝岩心渗透率的测定方法第31-32页
        4.2.1 实验流体第31-32页
        4.2.2 实验步骤第32页
    4.3 影响人工裂缝岩心渗透率的因素第32-43页
        4.3.1 环压的影响第32-36页
        4.3.2 实验压差的影响第36-39页
        4.3.3 支撑剂及裂缝闭合状态对人工裂缝岩心的影响第39-42页
        4.3.4 裂缝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42-43页
    4.4 压裂液裂缝伤害实验方法建立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压裂液人工裂缝伤害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5-57页
    5.1 实验方法第45-46页
        5.1.1 实验岩心第45页
        5.1.2 实验流体第45页
        5.1.3 实验流程第45页
        5.1.4 实验条件第45-46页
    5.2 未铺砂人工裂缝岩心的伤害评价结果及分析第46-50页
        5.2.1 未铺砂人工裂缝岩心的伤害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6-48页
        5.2.2 环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5.2.3 返排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49-50页
    5.3 铺砂人工裂缝岩心的伤害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5.3.1 铺砂人工裂缝岩心伤害结果及分析第50-52页
        5.3.2 返排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52-54页
    5.4 不同压裂液体系对人工裂缝伤害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4-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数字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塔里木气田库车地区低伤害钻井液体系评价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