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置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本文研究的突破点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建筑装置和既有建筑改造 | 第13-25页 |
2.1 建筑装置 | 第13-21页 |
2.1.1 从装置艺术到建筑装置 | 第13-15页 |
2.1.2 建筑装置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3 建筑装置的特点 | 第16-21页 |
2.2 既有建筑改造 | 第21-23页 |
2.2.1 既有建筑改造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2 既有建筑改造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建筑装置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可行性 | 第25-33页 |
3.1 建筑装置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背景 | 第25-26页 |
3.1.1 对大规模改造的批判 | 第25页 |
3.1.2 大事件的兴起带动了建筑装置的发展 | 第25-26页 |
3.1.3 大众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审美的泛化 | 第26页 |
3.2 建筑装置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思想 | 第26-27页 |
3.2.2 有机改造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3.2.3 新陈代谢理论——操作指导 | 第28-29页 |
3.2.4 触媒理论——影响拓展 | 第29页 |
3.3 建筑装置与既有建筑改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 第29-32页 |
3.3.1 既有建筑改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页 |
3.3.2 建筑装置与既有建筑改造的契合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建筑装置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设计策略 | 第33-57页 |
4.1 建筑装置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层级划分 | 第33-45页 |
4.1.1 室内层面 | 第34-36页 |
4.1.2 建筑单体层面 | 第36-38页 |
4.1.3 城市层面 | 第38-45页 |
4.2 建筑装置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设计手法 | 第45-51页 |
4.2.1 拼贴——形式的同构与异构 | 第45-48页 |
4.2.2 置换——空间的转化与再生 | 第48-51页 |
4.3 建筑装置应用与既有建筑改造的介入方式 | 第51-55页 |
4.3.1 寄生 | 第51-53页 |
4.3.2 植入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建筑装置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技术策略 | 第57-75页 |
5.1 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建筑装置的结构特点 | 第57-68页 |
5.1.1 结构体系轻型化 | 第57-61页 |
5.1.2 结构体系装配化 | 第61-63页 |
5.1.3 结构体系可变化 | 第63-68页 |
5.2 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建筑装置的材料表达 | 第68-73页 |
5.2.1 常规材料的异质化表达 | 第69-72页 |
5.2.2 非常规材料的实验性表达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