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技术的高效率电动汽车辅助电源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车载辅助电源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基本结构 | 第10-11页 |
1.2.2 车载辅助电源的损耗研究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辅助电源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4-29页 |
2.1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拓扑研究 | 第14-18页 |
2.1.1 开关电源的基本组成 | 第15页 |
2.1.2 电动汽车辅助电源的拓扑研究 | 第15-18页 |
2.2 开关电源的反馈控制方式 | 第18-20页 |
2.2.1 电压控制模式 | 第18-19页 |
2.2.2 电流控制模式 | 第19-20页 |
2.3 副边反馈技术与原边反馈技术 | 第20-22页 |
2.3.1 副边反馈技术 | 第20-21页 |
2.3.2 原边反馈技术 | 第21-22页 |
2.4 反激变换器的建模研究 | 第22-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辅助电源硬件设计 | 第29-52页 |
3.1 电动汽车辅助电源的设计要求 | 第29-31页 |
3.1.1 辅助电源的功能要求 | 第29-30页 |
3.1.2 辅助电源的性能指标 | 第30-31页 |
3.2 电动汽车辅助电源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31-32页 |
3.3 输入端口硬件设计 | 第32-34页 |
3.3.1 输入端保险管选型 | 第32页 |
3.3.2 输入端过压保护 | 第32-33页 |
3.3.3 EMI滤波器设计 | 第33-34页 |
3.4 功率单元硬件设计 | 第34-46页 |
3.4.1 功率开关管的选型 | 第34-36页 |
3.4.2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 第36-42页 |
3.4.3 RCD箝位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3.4.4 次级整流管的选型 | 第44-45页 |
3.4.5 输出电容的选型 | 第45-46页 |
3.5 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 第46-50页 |
3.6 输出端口硬件设计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系统控制算法及相关软件设计 | 第52-68页 |
4.1 开关电源反馈控制的原理 | 第52-54页 |
4.1.1 传统的副边反馈控制方式 | 第52-54页 |
4.1.2 原边反馈控制方式 | 第54页 |
4.2 改进后的新型原边反馈技术 | 第54-59页 |
4.2.1 改进后的原边反馈技术原理 | 第55-57页 |
4.2.2 改进后原边反馈技术的实现方法 | 第57-59页 |
4.3 数字补偿及数字PID算法 | 第59-65页 |
4.3.1 数字补偿环路设计 | 第60-62页 |
4.3.2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62-65页 |
4.4 软件设计方案 | 第65-67页 |
4.4.1 主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4.4.2 AD中断子程序 | 第66页 |
4.4.3 软件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系统仿真与实验 | 第68-80页 |
5.1 辅助电源硬件仿真与分析 | 第68-70页 |
5.2 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分析 | 第70-71页 |
5.3 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与分析 | 第71-73页 |
5.4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73-74页 |
5.5 主要实验结果 | 第74-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80-83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80-81页 |
6.2 结论 | 第81-82页 |
6.3 后续研究工作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