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民事电子数据概述 | 第8-16页 |
(一) 民事电子数据的概念 | 第8-12页 |
1、电子数据的内涵 | 第9-11页 |
2、电子数据的外延 | 第11-12页 |
(二) 民事电子数据的特征 | 第12-16页 |
1、无形性 | 第12-13页 |
2、精确性 | 第13页 |
3、多重性 | 第13-14页 |
4、易损性 | 第14页 |
5、高科技性 | 第14-16页 |
二、民事电子数据审查判断理论研究 | 第16-26页 |
(一) 证据的审查判断 | 第16-18页 |
1、证据的真实性 | 第16-17页 |
2、证据的关联性 | 第17页 |
3、证据的合法性 | 第17-18页 |
(二) 电子数据的三性审查判断 | 第18-21页 |
1、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 第19页 |
2、电子数据的关联性 | 第19-20页 |
3、电子数据的合法性 | 第20-21页 |
(三) 不同类型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 第21-26页 |
1、封闭计算机系统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 | 第22-23页 |
2、电子邮件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 | 第23-24页 |
3、手机短信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 | 第24-26页 |
三、电子数据在司法实务中所存在的审查判断问题 | 第26-33页 |
(一) 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判断问题 | 第26-28页 |
1、报喜鸟公司诉丁德红返还不当得利案 | 第26-27页 |
2、案例分析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二) 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判断问题 | 第28-30页 |
1、李某与廖某离婚纠纷案 | 第28-29页 |
2、案例分析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三) 电子数据的关联性审查判断问题 | 第30-33页 |
1、杨翼隆与柳成彬民间借贷纠纷案 | 第30-31页 |
2、案例分析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四、完善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的设想 | 第33-38页 |
(一) 立法上的完善设想 | 第33-34页 |
(二) 完善司法实务中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审查判断标准 | 第34-38页 |
1、完善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判断标准 | 第34-35页 |
2、完善电子数据关联性审查判断标准 | 第35-36页 |
3、完善电子数据合法性审查判断标准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