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杭菊品质比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第一节 药用菊花研究进展第14-21页
        1 药用菊花的本草考证第14-15页
        2 药用菊花栽培历史沿革及种质形成第15-19页
            2.1 药用菊花栽培历史沿革第15-16页
            2.2 药用菊花植物学特征第16-17页
            2.3 药用菊花及种质资源第17-19页
        3 药用菊花药理研究第19-20页
        4 药用菊花分子水平研究第20-21页
    第二节 杭菊资源及品质研究进展第21-36页
        1 杭菊种质资源分布第21页
        2 杭菊植物学特征比较第21-22页
        3 杭菊主要药理作用第22-23页
            3.1 抗菌作用第22页
            3.2 抗病毒作用第22页
            3.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2-23页
            3.4 抗氧化活性第23页
            3.5 抗衰老作用第23页
            3.6 抗肿瘤作用第23页
        4 杭菊品系活性成分研究第23-26页
            4.1 黄酮类成分第23-25页
            4.2 咖啡酸类第25页
            4.3 挥发油第25-26页
            4.4 其他活性成分第26页
        5 杭菊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第26-31页
            5.1 黄酮成分的药理作用第26-29页
            5.2 咖啡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第29-31页
        6 环境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第31-36页
            6.1 土壤无机元素和土壤肥力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第32-34页
            6.2 气象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第34-36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6-38页
        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6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品质评价比较第38-60页
    第一节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主要活性成分比较第38-48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9-40页
            1.1 材料第39-40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40页
        2 方法第40-42页
            2.1 供试溶液制备及测定第40页
            2.2 标准品溶液及标准曲线制备第40-41页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41-42页
            2.4 木犀草苷、槲皮苷、绿原酸和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测定第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3.1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总黄酮含量比较第44页
            3.2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木犀草苷含量比较第44页
            3.3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槲皮苷含量比较第44-45页
            3.4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绿原酸含量比较第45页
            3.5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比较第45-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第二节 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品质综合评价第48-58页
        1 实验材料第49页
        2 方法第49-54页
            2.1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主要活性成分测定第49页
            2.2 主成分分析相关算法及步骤原理第49-50页
            2.3 药用菊花品质综合主成分分析第50-5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4 讨论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表皮特征及活性成分比较第60-76页
    第一节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表皮特征比较第60-66页
        1 材料、仪器及试剂第60-61页
            1.1 材料第60-61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61页
        2 方法第61页
        3 结果及分析第61-64页
            3.1 叶片表皮特征第61-62页
            3.2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表皮特征差异比较第62页
            3.3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表皮腺点差异比较第62-64页
        4 讨论第64-66页
    第二节 杭菊与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比较第66-75页
        1 材料、仪器及试剂第67-68页
            1.1 材料第67-68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68页
        2 方法第68-70页
            2.1 供试溶液制备及测定第68页
            2.2 标准品溶液制备第68-69页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69-70页
            2.4 木犀草苷、槲皮苷、绿原酸和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测定第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3.1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含量比较第72页
            3.2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木犀草苷含量比较第72页
            3.3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槲皮苷含量比较第72-73页
            3.4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绿原酸含量比较第73页
            3.5 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比较第73-74页
        4 讨论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不同产地杭菊外部形态与品质比较第76-102页
    第一节 不同产地杭菊外部形态比较第76-83页
        1 实验材料第76-77页
        2 方法第7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3.1 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及叶片指标比较第77-79页
            3.2 不同产地杭菊头状花序指标比较第79-81页
        4 讨论第81-83页
    第二节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主要活性成分(药典)动态积累第83-91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83-84页
            1.1 材料第83-84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84页
        2 方法第84-86页
            2.1 供试溶液制备第84页
            2.2 标准品溶液制备和标准曲线制备第84-85页
            2.3 木犀草苷、槲皮苷、绿原酸和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测定第85-8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6-90页
            3.1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木犀草苷含量动态积累第86-87页
            3.2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槲皮苷含量动态积累第87-88页
            3.3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绿原酸含量动态积累第88-89页
            3.4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3,5-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动态积累第89-90页
        4 讨论第90-91页
    第三节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黄酮类成分动态积累第91-100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91-92页
            1.1 材料第91-92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92页
        2 方法第92-94页
            2.1 供试溶液制备及测定第92页
            2.2 标准品溶液及标准曲线制备第92-93页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93-94页
            2.4 总木犀草素、总槲皮素、总芹菜素和总刺槐素含量测定第9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4-100页
            3.1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总黄酮含量动态积累第94-96页
            3.2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总木犀草素含量动态积累第96-97页
            3.3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总槲皮素含量动态积累第97-98页
            3.4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总芹菜素含量动态积累第98-99页
            3.5 不同产地杭菊花期总刺槐素含量动态积累第99-100页
        4 讨论第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土壤、气象因子对杭菊品质的影响第102-122页
    第一节 土壤、气象因子对杭菊形态特征的影响第102-115页
        1 材料第102页
        2 方法第102-103页
            2.1 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形态学参数测定第102-103页
            2.2 不同产地土壤、气象因子测定第103页
            2.3 杭菊植物形态学特征与土壤、气象因子的关系第10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3-113页
            3.1 杭菊植物形态学参数第103页
            3.2 不同产地土壤、气象因子测定结果第103-106页
            3.3 土壤、气象因子与杭菊形态特征相关性第106-108页
            3.4 气象因子与杭菊形态特征的关系第108-113页
        4 讨论第113-115页
    第二节 土壤、气象因子对杭菊活性成分品质的影响第115-121页
        1 材料第115-116页
        2 方法第116页
            2.1 不同产地杭菊主要活性成分第116页
            2.2 不同产地土壤、气象因子测定第116页
            2.3 杭菊植物形态学与土壤、气象因子的关系第11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6-120页
            3.1 不同杭菊主要活性成分测定第116页
            3.2 不同产地土壤、气象因子测定结果第116-117页
            3.3 不同产地土壤、气象因子与杭菊主要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第117-118页
            3.4 不同产地气象因子与杭菊主要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第118-120页
        4 讨论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杭菊种苗质量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第122-130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122-123页
        1.1 材料第122页
        1.2 仪器及试剂第122-123页
    2 方法第123-125页
        2.1 杭菊种苗分级第123-124页
        2.2 杭菊生长期指标测定第124-1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5-127页
        3.1 杭菊种苗分级结果第125页
        3.2 杭菊不同级别种苗生产期形态特征比较第125-127页
        3.3 不同等级杭菊种苗主要活性成分比较第127页
    4 讨论第127-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全文讨论第130-132页
全文结论第132-134页
本文创新点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8页
附图第148-154页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味子中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木脂素的研究
下一篇: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系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