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3页 |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 “关系”行动理性化困境的提出 | 第15-16页 |
2. 将“关系”作为工具的手段理性研究 | 第16-17页 |
3. “关系”工具何以可能的行动理性机制研究 | 第17-19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五)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 研究路径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二、研究理论框架:“关系”系统与“场域”系统的互动 | 第23-30页 |
(一) 作为整体的“关系”系统 | 第23-25页 |
1. 社会关系与“关系” | 第23-24页 |
2. “关系”系统:包含关系元素和关系类型的整体系统 | 第24-25页 |
(二) 作为情境中心的“场域”系统 | 第25-26页 |
(三) “关系”系统与“场域”系统的互动 | 第26-30页 |
1. 两大系统的互动元素:基础系统和衍生系统 | 第27-28页 |
2. 两大系统的互动逻辑:行动小逻辑下的结构大逻辑 | 第28-30页 |
三、企业内部推荐中的搜寻人才 | 第30-43页 |
(一) 基础分析元素的定义 | 第31-33页 |
1. 内部推荐中的“关系”系统 | 第31-32页 |
2. 内部推荐中的“场域”类型 | 第32页 |
3. “场域”模式下的“关系”:关系系统与情境系统的互动 | 第32-33页 |
(二) 行动背景中的基础“关系”系统和基础“场域”系统 | 第33-34页 |
(三) 衍生系统的生产:“渗透”-“互嵌”-“建构” | 第34-41页 |
1. 情感渗透:“等级关系”和“科层场域”的转变 | 第34-38页 |
2. 利益渗透:“朋友关系”的生产与“江湖场域”的建构 | 第38-41页 |
(四) 基础系统的维持:“分离”-“脱嵌”-“维持” | 第41-43页 |
四、企业内部推荐中的筛选人才 | 第43-52页 |
(一) 案例讲述 | 第43-45页 |
(二) “朋友关系”的传递——“江湖场域”的扩展 | 第45-46页 |
(三) “等级关系”的恢复——“科层场域”的维持 | 第46-49页 |
(四) “等级关系”的生产——“科层场域”的维持 | 第49-52页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52-59页 |
(一) 总结 | 第52-54页 |
(二) 讨论: 组织背景差异下“关系”行动的再思考 | 第5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访谈附录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