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预防腐败理论视角下我国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核心概念与理论工具 | 第15-19页 |
(一) 核心概念解析 | 第15-17页 |
(二)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 第17-19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现状 | 第21-32页 |
一、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主要表现 | 第21-24页 |
(一) 贪污扶贫款 | 第21-22页 |
(二) 挪用扶贫款 | 第22-23页 |
(三) 渎职腐败 | 第23-24页 |
(四) 受贿腐败 | 第24页 |
二、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主要特点 | 第24-29页 |
(一) “蝇贪”、“蚁贪”突出 | 第24-25页 |
(二) “串案”、“窝案”严重 | 第25-26页 |
(三) 经济类腐败成主流 | 第26-28页 |
(四) 交织型腐败增多 | 第28-29页 |
三、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主要危害 | 第29-32页 |
(一) 经济危害 | 第29-30页 |
(二) 政治危害 | 第30-31页 |
(三) 社会危害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成因 | 第32-43页 |
一、基层扶贫干部的行政腐败动机 | 第32-37页 |
(一) 扶贫干部自身不合理的动机 | 第32-34页 |
(二) 扶贫干部腐败动机的增强 | 第34-37页 |
二、基层扶贫领域的行政腐败机会 | 第37-43页 |
(一) 基层扶贫领域民主决策制度不完善 | 第38页 |
(二) 基层扶贫领域信息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38-39页 |
(三) 基层扶贫领域资金管理混乱 | 第39-40页 |
(四) 基层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制度形同虚设 | 第40-41页 |
(五) 基层扶贫领域腐败惩戒措施不严厉 | 第41页 |
(六) 基层扶贫领域廉政教育流于形式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防治措施 | 第43-53页 |
一、防治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教育策略 | 第43-45页 |
(一) 加强基层扶贫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 | 第43-44页 |
(二) 推进基层民众的反腐倡廉教育 | 第44-45页 |
二、防治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预防策略 | 第45-49页 |
(一) 完善基层扶贫领域腐败预防的制度集合 | 第45-47页 |
(二) 优化基层扶贫领域腐败预防的制度环境 | 第47-49页 |
二、防治基层扶贫领域行政腐败的惩治策略 | 第49-53页 |
(一)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扶贫腐败案件的发现概率 | 第50-51页 |
(二) 落实惩戒措施,加大扶贫腐败干部的打击力度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