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与本论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 第12-16页 |
一 从语文工具性看鲁迅作品价值 | 第12-14页 |
(一)鲁迅作品独特的构思 | 第12-13页 |
(二)鲁迅作品凝练的语言 | 第13页 |
(三)鲁迅作品的形象塑造 | 第13-14页 |
二 从语文人文性看鲁迅作品价值 | 第14-16页 |
(一)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意识 | 第14-15页 |
(二)培养中学生的同情心 | 第15页 |
(三)塑造中学生的独立人格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调查及分析 | 第16-26页 |
一 中学生的困境 | 第16-20页 |
(一)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目的的功利性 | 第16-17页 |
(二)中学生难以理解鲁迅作品 | 第17-19页 |
(三)既定的鲁迅形象使中学生远离鲁迅 | 第19-20页 |
二 教师的困境 | 第20-26页 |
(一)教师对鲁迅作品教学知识储备的欠缺 | 第20-23页 |
(二)教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功利性 | 第23-24页 |
(三)教师教学忽视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体验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突破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策略 | 第26-36页 |
一 中学语文教师应提高有关鲁迅及其作品的知识储备量 | 第26-28页 |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多阅读鲁迅作品 | 第26-27页 |
(二)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多阅读研究鲁迅的论著 | 第27页 |
(三)研究鲁迅的学术界与中学语文教育界应加强联系与互动 | 第27-28页 |
二 中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 | 第28-29页 |
(一)正确对待鲁迅作品 | 第28-29页 |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 第29页 |
三 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 第29-32页 |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 第30页 |
(二)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 第30-31页 |
(三)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 | 第31-32页 |
四 中学生要亲近鲁迅 | 第32-36页 |
(一)中学生应消除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恐惧感 | 第33页 |
(二)中学生应丰富鲁迅作品的课外阅读 | 第33页 |
(三)淡化阅读鲁迅作品时的功利性心理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1 | 第40-44页 |
附录 2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