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资本认缴制度对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影响 | 第9-16页 |
一、认缴制度对资本三原则的动摇 | 第9-12页 |
(一) 修正了资本确定原则 | 第10页 |
(二) 软化了资本维持原则 | 第10-11页 |
(三)限制了资本不变原则的适用 | 第11-12页 |
二、资本认缴制度对公司债权人保护观念的立法转变 | 第12-16页 |
(一) 立法重心由交易安全向市场效率转变 | 第12页 |
(二) 肯定市场主体地位的能动作用 | 第12-13页 |
(三) 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 | 第13-15页 |
(四) 从事前控制到事后监管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资本认缴制度下强化对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一、公司资本类型和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关联性 | 第16-18页 |
(一)法定资本制与公司债权人保护 | 第16-17页 |
(二)授权资本制度与公司债权人保护 | 第17-18页 |
二、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的有限性 | 第18-19页 |
三、公司债权人承担风险的复杂性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0-32页 |
一、资本认缴制度确立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现状 | 第20-25页 |
(一)公司法对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机制变化 | 第20-21页 |
(二)公司法对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上的创新 | 第21-22页 |
(三)债权人对公司财产状况判断难度增大 | 第22-23页 |
(四)资本认缴制度加剧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 第23-25页 |
二、资本认缴制度下公司债权人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5-32页 |
(一)我国现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难以实现 | 第25-26页 |
(二)催缴程序尚未法定化 | 第26-28页 |
(三)董事、高管信义义务规范不明确 | 第28-29页 |
(四) 股东出资期限提前届满存在缺失 | 第29-30页 |
(五)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资本认缴制度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32-41页 |
一、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2-34页 |
(一)调整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2页 |
(二)细化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 | 第32-34页 |
二、设立前置催缴制度 | 第34-36页 |
(一)催缴主体的确立 | 第34-35页 |
(二)催缴制度的增设 | 第35页 |
(三)催缴程序的执行 | 第35-36页 |
三、明确公司董事、高管信义义务 | 第36-37页 |
(一)规范董事对债权人信义义务的理论依据 | 第36页 |
(二)域外董事信义义务的借鉴 | 第36-37页 |
四、确立股东出资责任加速到期制度 | 第37-38页 |
五、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38-41页 |
(一)明确公司信息披露范围 | 第38-39页 |
(二)严格规范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 第39页 |
(三)强化政府、社会对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 | 第39-41页 |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