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对辐射顶板供冷能力和负荷的影响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辐射空调技术的发展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课题来源 | 第15-16页 |
第2章 金属辐射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简介 | 第16-24页 |
2.1 辐射顶板空调系统分类 | 第16-19页 |
2.1.1 金属顶板辐射空调末端 | 第16-17页 |
2.1.2 混凝土顶板辐射空调末端 | 第17-18页 |
2.1.3 毛细管空调辐射末端 | 第18-19页 |
2.2 辐射顶板空调系统特点 | 第19-20页 |
2.3 金属辐射顶板类型与传热机理 | 第20-21页 |
2.4 辐射顶板空调系统设计 | 第21-24页 |
第3章 辐射冷顶板供冷能力分析 | 第24-36页 |
3.1 辐射换热的基本原理 | 第24-30页 |
3.1.1 热辐射本质和特点 | 第24-25页 |
3.1.2 热辐射计算的重要参数 | 第25-28页 |
3.1.3 热辐射计算的基本定律 | 第28-30页 |
3.2 辐射顶板表面与室内环境间的热交换 | 第30-33页 |
3.2.1 辐射顶板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换热量 | 第31-33页 |
3.2.2 辐射板导热量和冷水供冷量 | 第33页 |
3.3 辐射顶板供冷能力增强分析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辐射顶板下房间负荷计算分析 | 第36-49页 |
4.1 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空调负荷 | 第36-37页 |
4.1.1 房间得热与冷负荷 | 第36页 |
4.1.2 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空调负荷差异 | 第36-37页 |
4.2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 第37-43页 |
4.2.1 建筑空调负荷计算的发展历程 | 第37-39页 |
4.2.2 热平衡法 | 第39-40页 |
4.2.3 辐射时间序列法 | 第40-42页 |
4.2.4 辐射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 第42-43页 |
4.3 RTS计算辐射空调系统负荷的准确性 | 第43-48页 |
4.3.1 周期反应系数和辐射时间系数计算 | 第43-45页 |
4.3.2 围护结构热传导得热量 | 第45-47页 |
4.3.3 得热中对流和辐射的分配 | 第47-48页 |
4.3.4 太阳短波辐射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辐射顶板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 | 第49-61页 |
5.1 室内太阳辐射光谱与分布 | 第49-51页 |
5.1.1 室内太阳辐射光谱 | 第49-50页 |
5.1.2 室内太阳短波辐射分布 | 第50-51页 |
5.2 吸收系数法 | 第51-55页 |
5.2.1 吸收系数法简介 | 第51-53页 |
5.2.2 房间表面间角系数的计算 | 第53-54页 |
5.2.3 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 | 第54-55页 |
5.3 辐射顶板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率F | 第55-58页 |
5.3.1 辐射顶板表面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过程 | 第55页 |
5.3.2 吸收系数法计算F | 第55-56页 |
5.3.3 室内太阳辐射强度 | 第56-57页 |
5.3.4 验证 | 第57-58页 |
5.4 计算实例分析 | 第58-60页 |
5.4.1 计算房间参数 | 第58-59页 |
5.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