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网络成瘾的定义 | 第11页 |
| ·网络成瘾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网络成瘾的测量 | 第14-15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与网络成瘾可能关系 | 第15-19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 第15-16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操作性定义 | 第16-17页 |
|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研究总体的思路与设计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19页 |
|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的路线和过程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问卷的编制 | 第20-30页 |
| ·预试问卷的编制 | 第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20-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第一次施测 | 第21-22页 |
| ·第二次施测 | 第22-23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23-27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7-30页 |
| ·信度分析 | 第27-28页 |
| ·效度分析 | 第28-30页 |
| 第五章 不同人口学变量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特点 | 第30-35页 |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30-35页 |
| ·总体样本的特点 | 第30-31页 |
|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31-35页 |
| 第六章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 第35-37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结果 | 第35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35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第七章 讨论 | 第37-43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问卷的结构 | 第37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问卷的信效度 | 第37-38页 |
| ·不同人口学变量被试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特点 | 第38-41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总体特点 | 第38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 第38-39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 | 第39页 |
| ·是否独生子女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方面的差异 | 第39-40页 |
| ·家庭经济状况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方面的差异 | 第40页 |
| ·专业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方面的差异 | 第40-41页 |
|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 第41页 |
|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1-43页 |
| ·关于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 ·关于样本 | 第42页 |
| ·关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2-43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3-47页 |
|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 ·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43页 |
| ·网络成瘾与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测量及其关系 | 第43-44页 |
| ·建议 | 第44-47页 |
| ·利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破解网络成瘾难题 | 第44-45页 |
| ·正确认识网络成瘾,积极走出网瘾误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47页 |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52页 |
| 附录1: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量表 | 第49-51页 |
| 附录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