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灌入式复合路面力学分析 | 第17-33页 |
2.1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2.1.1 有限单元法求解的基本步骤 | 第17-18页 |
2.1.2 位移函数 | 第18-19页 |
2.1.3 单元应变 | 第19-20页 |
2.1.4 单元应力 | 第20-21页 |
2.2 灌入式复合路面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 第21-31页 |
2.2.1 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 | 第21-23页 |
2.2.2 SBS改性沥青面层数值模拟计算 | 第23-26页 |
2.2.3 单层灌入式复合路面数值模拟计算 | 第26-27页 |
2.2.4 双层灌入式复合路面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 第27-29页 |
2.2.5 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2.3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灌入式复合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 第33-50页 |
3.1 设计内容和步骤 | 第33页 |
3.2 灌入式复合路面混合料设计 | 第33-40页 |
3.2.1 基体沥青混合料设计 | 第33-36页 |
3.2.2 灌入材料设计 | 第36-38页 |
3.2.3 灌入式复合路面混合料性能验证 | 第38-40页 |
3.3 灌入式复合路面GRAC-13、GRAC-20配合比设计 | 第40-49页 |
3.3.1 原材料性质 | 第40-44页 |
3.3.2 GRAC-13配合比设计 | 第44-46页 |
3.3.3 GRAC-20配合比设计 | 第46-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灌入式复合路面混合料巧用性能研究 | 第50-62页 |
4.1 混合料性能试验方案 | 第50页 |
4.2 混合料性能试验 | 第50-60页 |
4.2.1 抗水损害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4.2.2 高温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4.2.3 低温抗裂性分析 | 第54-56页 |
4.2.4 抗剪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4.2.5 疲劳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4.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工研究 | 第62-80页 |
5.1 试验路方案 | 第62页 |
5.2 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62-65页 |
5.2.1 70 | 第62-64页 |
5.2.2 SBS-GRAC-20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64-65页 |
5.3 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 第65-72页 |
5.3.1 基体沥青混合料施工 | 第66-69页 |
5.3.2 灌入材料的生产 | 第69-70页 |
5.3.3 灌入材料的灌注 | 第70-71页 |
5.3.4 灌入式复合路面表面处理及养生 | 第71-72页 |
5.4 灌入式复合路面质量检测 | 第72-74页 |
5.4.1 室内试验 | 第72-73页 |
5.4.2 现场试验 | 第73-74页 |
5.5 跟踪观测 | 第74-78页 |
5.5.1 跟踪观测方案 | 第74-75页 |
5.5.2 试验路面跟踪观测分析 | 第75-78页 |
5.6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自动化机械配置研究 | 第80-89页 |
6.1 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现状 | 第80-84页 |
6.1.1 基体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现状 | 第80-81页 |
6.1.2 灌浆施工现状 | 第81-84页 |
6.1.3 成型后表面处理施工现状 | 第84页 |
6.2 灌入式复合路面自动化机械配置研究 | 第84-88页 |
6.2.1 灌入材料洒布施工自动化机械配置研究 | 第85-86页 |
6.2.2 灌入材料灌注施工自动化机械配置研究 | 第86-88页 |
6.3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9-92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