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四株宋内氏志贺菌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志贺氏菌的生物学属性第10-11页
     ·志贺氏菌的形态结构第10页
     ·志贺氏菌的生长与培养特性第10页
     ·志贺氏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10页
     ·志贺氏菌的抗原结构及分类第10-11页
     ·志贺氏菌的危害性第11页
   ·志贺氏菌的致病机理第11-13页
   ·志贺氏菌毒力大质粒相关毒力基因的调控第13-14页
   ·志贺氏菌毒力评价第14-15页
   ·志贺氏菌的耐药性第15页
   ·志贺氏菌蛋白质组学第15-18页
第2章 引言第18-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S09071、S09072、S09076、S09077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第18页
     ·S09071、S09072、S09076、S09077分子差异的鉴定第18页
     ·志贺菌毒力大质粒大片段基因敲除方法的建立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3章 四株宋内氏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第20-34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实验材料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32页
     ·形态结构比较分析第23-25页
     ·凝集实验比较第25页
     ·毒力评价第25-26页
     ·生长曲线比较第26页
     ·生化实验比较第26-31页
     ·药敏实验比较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四株宋内氏志贺菌分子差异的鉴定第34-50页
   ·材料与方法第34-40页
     ·实验材料第34-35页
     ·实验方法第35-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毒力基因检测第40-41页
     ·双向电泳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蛋白差异点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蛋白鉴定与结果查询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志贺氏菌毒力大质粒大片段敲除方法的建立第50-60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6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实验方法第51-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第一个位点缺失突变株的缺失结果验证第56-57页
     ·第二个位点缺失突变株以及大片段缺失株的缺失结果验证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0-64页
   ·结论第60页
   ·讨论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期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蚕肠道微生态产脂肪酶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差异性比较
下一篇:橘青霉中全局性调控基因Pci-veA的克隆鉴定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