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8页
    1.1 选题目的第13-14页
    1.2 选题意义第14-18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16页
        1.2.2 现实意义第16-18页
    1.3 选题研究现状第18-2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 本文研究方法第26-27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26-27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27页
        1.4.3 个案访谈法第27页
    1.5 本文创新之处第27-28页
        1.5.1 引入校园微文化的概念第27页
        1.5.2 提出借鉴大众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27页
        1.5.3 采取多学科理论借鉴方法第27-28页
第2章 大众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分析第28-50页
    2.1 关于大众文化的解读第28-40页
        2.1.1 关于“大众”的理解第28-30页
        2.1.2 关于“大众文化”的诸多界定第30-33页
        2.1.3 本文研究视域下的“大众文化”第33-38页
        2.1.4 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相对应的大众文化第38-40页
    2.2 大众文化兴起的社会背景第40-43页
        2.2.1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第40-41页
        2.2.2 文化全球化的兴起第41-42页
        2.2.3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第42-43页
    2.3 大众文化的特征第43-50页
        2.3.1 流行性第43-45页
        2.3.2 娱乐性第45-46页
        2.3.3 商品性第46-48页
        2.3.4 通俗性第48-49页
        2.3.5 可复制性第49-50页
第3章 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借鉴第50-67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思想第50-53页
        3.1.1 文化是劳动的产物第50-51页
        3.1.2 文化具有阶级性第51-52页
        3.1.3 文化具有实践性第52-53页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思想第53-59页
        3.2.1 关于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53-55页
        3.2.2 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第55-56页
        3.2.3 关于文化多样性的思想第56-59页
    3.3 西方大众文化的理论借鉴第59-67页
        3.3.1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理论第59-61页
        3.3.2 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理论第61-64页
        3.3.3 后现代主义流派关于大众文化的理论第64-67页
第4章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第67-84页
    4.1 大学生文化生活现状分析第67-71页
        4.1.1 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第67-69页
        4.1.2 文化消费支出增加第69-70页
        4.1.3 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加大第70-71页
    4.2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第71-77页
        4.2.1 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72-73页
        4.2.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第73-74页
        4.2.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74-76页
        4.2.4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第76-77页
    4.3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第77-84页
        4.3.1 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第77-79页
        4.3.2 混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第79-80页
        4.3.3 降低大学生的审美标准第80-81页
        4.3.4 大学生易出现非理性的行为第81-84页
第5章 针对大众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第84-104页
    5.1 应对大众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第84-87页
        5.1.1 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第84-85页
        5.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第85-86页
        5.1.3 政治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第86-87页
    5.2 运用大众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87-91页
        5.2.1 利用影视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第87-88页
        5.2.2 利用网络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第88-90页
        5.2.3 利用娱乐文化加强诚信友善教育第90-91页
    5.3 借鉴大众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91-95页
        5.3.1 运用流行语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第91-93页
        5.3.2 运用校园微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第93-94页
        5.3.3 运用大众文化传播规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第94-95页
    5.4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的引导第95-99页
        5.4.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第95-97页
        5.4.2 运用大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97-98页
        5.4.3 建设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98-99页
    5.5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第99-104页
        5.5.1 提高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力和判断力第99-101页
        5.5.2 引导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第101-102页
        5.5.3 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第102-104页
结束语第104-105页
附录第105-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