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战略管理与战略转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平台战略与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4页 |
2.1 建材家居卖场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建材家居流通行业 | 第18页 |
2.1.2 建材家居卖场 | 第18-19页 |
2.2 战略转型理论 | 第19页 |
2.3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1页 |
2.4 平台与平台战略 | 第21-22页 |
2.4.1 平台 | 第21页 |
2.4.2 平台商业模式 | 第21页 |
2.4.3 平台战略 | 第21-22页 |
2.5 相关利益者理论 | 第22-23页 |
2.6 现代营销理论 | 第23-24页 |
3 我国建材家居卖场发展环境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3.1 发展环境分析 | 第24-26页 |
3.1.1 经济运行 | 第24页 |
3.1.2 国家政策 | 第24-26页 |
3.2 行业发展分析 | 第26-30页 |
3.2.1 行业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2.2 行业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3.3 国内主要建材家居卖场发展模式剖析 | 第30-38页 |
3.3.1 宜家 | 第30-31页 |
3.3.2 红星美凯龙 | 第31-33页 |
3.3.3 居然之家 | 第33-34页 |
3.3.4 卖场模式对比 | 第34-38页 |
4 绵阳本土建材家居卖场发展现状与转型动因 | 第38-46页 |
4.1 本土建材家居卖场发展概况 | 第38-39页 |
4.2 本土建材家居卖场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2.1 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 第39页 |
4.2.2 行业发展的五力分析 | 第39-41页 |
4.3 绵阳宜家美实业有限公司 | 第41-42页 |
4.4 本土建材家居卖场转型动因 | 第42-46页 |
4.4.1 物业式管理,商业模式亟待转变 | 第42-43页 |
4.4.2 行政化管理严重,市场应变能力差 | 第43-44页 |
4.4.3 营销方式落后,缺乏经营特色 | 第44页 |
4.4.4 卖场功能单一,资源整合能力薄弱 | 第44-45页 |
4.4.5 信誉建设力度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 | 第45-46页 |
5 平台战略视角下绵阳本土建材家居卖场转型思路 | 第46-60页 |
5.1 定位双边市场,构建平台商业模式 | 第46-50页 |
5.1.1 平台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 | 第46-48页 |
5.1.2 构建平台系统 | 第48-50页 |
5.2 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平台成长 | 第50-53页 |
5.2.1 突出运营商的主体地位,建立平台治理机制 | 第50-52页 |
5.2.2 强调用户至上,推动平台成长 | 第52-53页 |
5.3 依托智慧城市,坚持平台创新 | 第53-56页 |
5.3.1 依托智慧城市,打造多环状生态圈 | 第53-55页 |
5.3.2 开放式创新,增强发展的持续性 | 第55-56页 |
5.4 发挥联商思维,强化平台整合能力 | 第56-58页 |
5.4.1 打造资源整合体,突出整合的系统性 | 第56页 |
5.4.2 建立本地联盟,整合纵横向资源 | 第56-58页 |
5.5 依托智慧城市,坚持平台创新 | 第58-60页 |
5.5.1 树立利益相关者观念,践行社会责任 | 第58页 |
5.5.2 加速品牌建设,构建行业标杆 | 第58-60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