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文献总结与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存在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 | 第20页 |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20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0-21页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1页 |
2.3 农民收入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3.1 二元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2.3.2 产权理论 | 第22页 |
2.3.3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第22页 |
2.4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2-26页 |
2.4.1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机制 | 第23-24页 |
2.4.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淄博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淄博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1.1 淄博农村金融体系构成 | 第26页 |
3.1.2 淄博农村金融总体发展规模 | 第26-28页 |
3.1.3 淄博农村金融体系发展 | 第28-31页 |
3.2 淄博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3.2.1 淄博农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第31-34页 |
3.2.2 淄博农民收入变化趋势 | 第34-35页 |
3.2.3 淄博农民收入结构变化 | 第35-36页 |
3.2.4 淄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36-37页 |
3.3 农村金融发展对淄博农民收入增长作用影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淄博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4.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4.2 指标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41页 |
4.3.2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检验 | 第41-42页 |
4.3.3 协整性检验 | 第42页 |
4.3.4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42-43页 |
4.3.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44页 |
4.3.6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4-46页 |
4.3.7 方差分析 | 第46页 |
4.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淄博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5.1 深化与完善淄博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 第48-50页 |
5.2 提高淄博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 | 第50页 |
5.3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鼓励资金投入 | 第50-51页 |
5.4 加强淄博农村金融市场社会信用建设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