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社会性别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1.1 国际视野下女性主义理论基石:社会性别理论 | 第11页 |
2.1.2 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研究在中国 | 第11-12页 |
2.2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第12-14页 |
2.2.1 批判性视野中的女性刻板印象研究 | 第13-14页 |
2.2.2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第三类女性 | 第14页 |
2.3 女性体育的媒介呈现:女性运动员形象 | 第14-15页 |
2.4 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6-19页 |
3.1.1 中国女足运动员形象 | 第17-18页 |
3.1.2 女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 | 第18-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2.1 理论分析法 | 第19页 |
3.2.2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3.2.3 个案分析法 | 第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41页 |
4.1 我国体育传播中的女足运动员形象变迁 | 第19-24页 |
4.1.1 从“巾帼英雄”到“铿锵玫瑰”的形象嬗变 | 第20-22页 |
4.1.2 中国媒体中女性运动员的社会角色 | 第22-24页 |
4.2 第七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运动员的媒体形象 | 第24-28页 |
4.2.1 中国媒体中的第七届女足世界杯 | 第24页 |
4.2.2 第七届女足世界杯报道中女足运动员形象特征 | 第24-28页 |
4.3 媒体商业化程度对女足运动员形象的影响 | 第28-34页 |
4.3.1.商业化对取景框架的影响 | 第28-32页 |
4.3.2 商业化对叙述框架的影响 | 第32-34页 |
4.4 中国女足运动员媒介形象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34-41页 |
4.4.1 男权话语中的“被看者” | 第35-36页 |
4.4.2 性别焦虑中“柔弱者” | 第36-38页 |
4.4.3 消费社会中的“美丽商品” | 第38-39页 |
4.4.4 权力规训下的“顺从者” | 第39-4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1-42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2 建议 | 第42页 |
5.2.1 体育媒体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 第42页 |
5.2.2 社会应该培养多元性审美标准 | 第42页 |
5.2.3 女性应积极进入体育领域 | 第42页 |
6 致谢 | 第42-4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