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的议题特点 | 第13-21页 |
1.1 网络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 第13-16页 |
1.1.1 网络事件的定义 | 第13-14页 |
1.1.2 网络事件的类型 | 第14-16页 |
1.2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回顾 | 第16页 |
1.3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的议题特点 | 第16-21页 |
1.3.1 同类事件井喷出现 | 第16-17页 |
1.3.2 标签化传播 | 第17-18页 |
1.3.3 传播途径和手段多样化 | 第18页 |
1.3.4 网络成为独立爆料和传播平台 | 第18-19页 |
1.3.5 意见领袖作用凸显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网络舆论参与下的媒体互动与议题建构 | 第21-26页 |
2.1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的媒体互动 | 第21-23页 |
2.1.1 媒体与公众互动 | 第21-22页 |
2.1.2 媒体之间互动 | 第22-23页 |
2.2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的议题建构 | 第23-26页 |
2.2.1 议题选择 | 第23-24页 |
2.2.2 议题数量 | 第24-25页 |
2.2.3 议题分布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网络事件的传播效果分析 | 第26-34页 |
3.1 传播效果 | 第26-27页 |
3.2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的议题建构对女大学生的影响 | 第27-34页 |
3.2.1 女大学生的认知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3.2.2 女大学生的态度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3.2.3 女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3.2.4 女大学生认知、态度与行为效果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失联女大学生事件议题建构的反思 | 第34-37页 |
4.1 媒体失范 | 第34-35页 |
4.2 受众媒介素养待提高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5-46页 |
承诺书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