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评估新视角--价值观二维结构的再探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的目的第8-9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9页
        (一)理论意义第9页
        (二)现实意义第9页
    四、小组工作评估的文献综述第9-14页
        (一)文献梳理第9-11页
        (二)文献述评第11-14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4-18页
    一、概念界定第14-16页
        (一)社会行动系统理论第14页
        (二)价值观二维结构第14页
        (三)小组工作第14-15页
        (四)评估第15-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页
    三、研究思路第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定性研究第16-17页
        (二)定量研究第17页
    五、研究创新第17-18页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第17页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7页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7-18页
第三章 社会行动系统理论应用于成长性小组工作效果评估行动的探讨第18-21页
    一、小组工作效果评估是一个行动系统第18页
    二、成长性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目标设定的特殊性第18-19页
    三、成长性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的价值观二维结构分析第19-20页
        (一)目的性评价维度的两个方面第19-20页
        (二)技术性评价维度的三个方面第20页
        (三)目的性评价与技术性评价构成目标与效率的统一第20页
    四、小结第20-21页
第四章 案例小组概况及开展情况第21-33页
    一、案例小组概况第21-27页
        (一)群体特征第21页
        (二)需求评估第21-26页
        (三)理论选择第26页
        (四)小组目标第26-27页
        (五)小组计划第27页
    二、案例小组开展情况第27-32页
        (一)第一次小组:破冰相识第27-28页
        (二)第二次小组:领导力提升第28-29页
        (三)第三次小组:协调能力提升第29-30页
        (四)第四次活动:自控能力提升第30页
        (五)第五次活动: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第30-31页
        (六)第六次活动:化茧成蝶第31-32页
    三、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案例小组评估实践的价值观二维结构分析第33-43页
    一、构建案例小组评估实践的目的性维度第33-34页
        (一)行动目标的设定第33页
        (二)目标实现程度第33页
        (三)案例小组效果评估目的性维度的“质”“量”转换第33-34页
    二、构建案例小组评估实践的技术性维度第34-42页
        (一)需求满足度第34-36页
        (二)组员的配合度第36-37页
        (三)组员间互动程度第37-38页
        (四)组员改变的意愿第38-39页
        (五)组员问题的解决程度第39-40页
        (六)重要他人的评价及反馈第40-42页
    三、小结第42-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居住空间结构与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以苏州市Y区为例
下一篇:具有维护活动的加工时间可变的排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