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22页 |
| ·竹类资源简介 | 第11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 第11-15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 第12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12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显色反应 | 第12-13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 第13-15页 |
| ·竹叶黄酮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竹叶黄酮的药理活性 | 第15-17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15页 |
| ·降血脂和降血清胆固醇 | 第15-16页 |
| ·抗脂质过氧化 | 第16页 |
| ·阻断亚硝化反应 | 第16页 |
| ·抗衰老、抗疲劳 | 第16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6-17页 |
| ·其他作用 | 第17页 |
| ·竹叶黄酮提取及纯化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竹叶黄酮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竹叶黄酮纯化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混合溶剂萃取法分离竹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22-40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 | 第23-24页 |
| ·提取工艺流程 | 第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9页 |
| ·吸光度法测定牡荆素标准曲线 | 第24-25页 |
| ·混合溶剂萃取体系的确定 | 第25-26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6-30页 |
| ·曲面响应法对混合溶剂萃取法提取竹叶黄酮工艺的优化 | 第30-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竹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40-61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 | 第42页 |
| ·HPLC法测定竹叶黄酮 | 第42-43页 |
|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第43-44页 |
| ·乙醇浓度对树脂洗脱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动态吸附与洗脱实验 | 第45-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 ·HPLC法测定牡荆素标准曲线 | 第47-48页 |
|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第48-49页 |
| ·吸附等温实验 | 第49-52页 |
| ·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52-53页 |
| ·洗脱条件的确定 | 第53-55页 |
| ·动态吸附与洗脱实验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1-67页 |
| 前言 | 第61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竹叶黄酮抗氧化活性实验 | 第62-63页 |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62-63页 |
| ·对超氧负离子(O_2~-·)的清除作用 | 第63页 |
| ·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 第63页 |
| ·竹叶黄酮抗氧化性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竹叶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 第63-64页 |
| ·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效果 | 第64-65页 |
| ·竹叶黄酮对羟自由基(·OH)清除效果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竹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67-81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7-68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 | 第68页 |
|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相图的绘制 | 第68页 |
| ·双水相体系的配制 | 第68-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相图 | 第69页 |
|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的确定 | 第69-71页 |
| ·影响竹叶黄酮萃取的因素 | 第71-75页 |
| ·曲面响应法对双水相萃取法提取竹叶黄酮工艺的优化 | 第75-79页 |
| ·双水相萃取法与混合溶剂萃取法对竹叶黄酮提取效果的优缺点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