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超疏水薄膜的技术及装置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超疏水模型及机理第15-17页
        1.2.1. Wenzel模型第15页
        1.2.2. Cassie--Baxter模型第15-16页
        1.2.3. T形微纳结构疏水机理第16-17页
    1.3. 典型制备超疏水表面微纳结构的方法第17-20页
        1.3.1. 刻蚀法第18-19页
        1.3.2. 模板法第19页
        1.3.3. 溶胶-凝胶法第19-20页
    1.4. 超疏水表面制备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架构第21-28页
        1.5.1.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第21-25页
        1.5.2. 本文研究重点第25-26页
        1.5.3. 论文框架第26-28页
2.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技术第28-39页
    2.1.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工艺第28-30页
        2.1.1. PDMS反模制备第29页
        2.1.2. 紫外固化胶涂敷第29-30页
        2.1.3. 微纳结构转印第30页
        2.1.4. 表面处理第30页
    2.2.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的材料要求第30-33页
        2.2.1. 压印模板第31页
        2.2.2. 卷压辊轮第31-32页
        2.2.3. 薄膜衬底第32页
        2.2.4. 光固化胶第32-33页
    2.3. 紫外光固化机理第33-35页
    2.4. 氟化处理机理第35页
    2.5. 微纳压印脱模过程的理论分析第35-39页
        2.5.1. 材料粘附能对脱模的影响第35-37页
        2.5.2. 具有微结构接触的固-固界面粘附能和脱模力分析第37-39页
3.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机设计第39-55页
    3.1.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样机总体方案分析第39-44页
        3.1.1. 样机需要实现的功能第39页
        3.1.2. 样机的性能指标第39-41页
        3.1.3. 样机总体布局第41-42页
        3.1.4. 卷对卷紫外压印模块方案设计第42-44页
    3.2.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机主要功能模块第44-49页
        3.2.1. 薄膜传送模块第45-47页
        3.2.2. 紫外固化胶液涂敷模块第47页
        3.2.3.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模块第47-48页
        3.2.4. 薄膜表面处理模块第48-49页
        3.2.5. 机架设计第49页
    3.3. 整机控制系统第49-51页
        3.3.1. 薄膜传送张力控制第49-50页
        3.3.2. 辊轮压力控制第50-51页
        3.3.3. 电机控制第51页
    3.4. 紫外固化光源与熏蒸加热室第51-52页
        3.4.1. 紫外灯源第51-52页
        3.4.2. 熏蒸加热室第52页
    3.5.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样机整机情况第52-55页
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66页
    4.1. PDMS压印模板与紫外固化胶的制备第55-57页
        4.1.1. PDMS压印模板的制备第55页
        4.1.2. 紫外固化胶配制第55-57页
    4.2. 氟化和构建微纳结构对薄膜疏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第57-58页
    4.3. 紫外固化胶对比实验第58-62页
        4.3.1. 粘度、透光率、韧性、固化速度实验第58-60页
        4.3.2. 平面紫外微纳压印实验第60-62页
    4.4. 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机制备超疏水试验第62-65页
    4.5. 实验总结第65-6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5.1. 总结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驱轮式移动机器人建模与运动控制研究
下一篇:超声导波在拱桥吊杆中传播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