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注释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 国内外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第19-22页 |
1.3.1 国外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第19-21页 |
1.3.2 国内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宜兴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初步构思 | 第25-30页 |
2.1 概念综述 | 第25-26页 |
2.1.1 宜兴传统民居的概念 | 第25页 |
2.1.2 建筑物理环境的概念 | 第25-26页 |
2.1.3 评价体系的概念 | 第26页 |
2.2 评价体系的构想 | 第26-29页 |
2.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2.2.2 评价指标初步探讨 | 第27-28页 |
2.2.3 赋权方法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宜兴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指标筛选与量化 | 第30-47页 |
3.1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0-32页 |
3.1.1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0-31页 |
3.1.2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1-32页 |
3.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2-35页 |
3.2.1 室内物理环境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3.2.2 室外物理环境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3.2.3 评价指标总结 | 第34-35页 |
3.3 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35-46页 |
3.3.1 背景噪声 | 第35-36页 |
3.3.2 隔声 | 第36-37页 |
3.3.3 视野可视度 | 第37-38页 |
3.3.4 自然采光 | 第38-39页 |
3.3.5 眩光控制 | 第39-40页 |
3.3.6 人工照明 | 第40-41页 |
3.3.7 热舒适度 | 第41-42页 |
3.3.8 通风效率 | 第42页 |
3.3.9 通风组织 | 第42-43页 |
3.3.10 风场 | 第43页 |
3.3.11 环境噪声 | 第43-44页 |
3.3.12 植物绿化 | 第44页 |
3.3.13 透水地面 | 第44页 |
3.3.14 建筑材料反射系数 | 第44-45页 |
3.3.15 夜间照明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宜兴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7-62页 |
4.1 问卷设计与权重计算 | 第47-53页 |
4.1.1 基于AHP法的指标模型 | 第47-48页 |
4.1.2 评价体系与比较矩阵 | 第48-49页 |
4.1.3 评价体系的问卷设计 | 第49-50页 |
4.1.4 评价问卷专家的取选 | 第50页 |
4.1.5 矩阵有效性判断与权重计算 | 第50-53页 |
4.2 权重确定 | 第53-57页 |
4.2.1 室内外物理环境权重确定 | 第53页 |
4.2.2 室内物理环境指标权重确定 | 第53-55页 |
4.2.3 室外物理环境指标权重确定 | 第55-56页 |
4.2.4 总权重结论 | 第56-57页 |
4.3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7-61页 |
4.3.1 评价体系的形成 | 第57-60页 |
4.3.2 评价结果分级 | 第60页 |
4.3.3 优先改进项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评价软件开发和评价体系实例应用 | 第62-71页 |
5.1 评价软件 | 第62-65页 |
5.2 评价体系实例应用 | 第65-70页 |
5.2.1 评价对象简介 | 第65-67页 |
5.2.2 评价对象分析 | 第67-68页 |
5.2.3 评价准则转化 | 第68-69页 |
5.2.4 评价结果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Ⅰ 宜兴传统聚落测绘图 | 第76-77页 |
附录Ⅱ 宜兴传统民居测绘图 | 第77-81页 |
附录Ⅲ 宜兴传统民居室内采光模拟分析 | 第81-92页 |
附录Ⅳ 宜兴传统民居室外风场模拟分析 | 第92-97页 |
附录Ⅴ 北街64号室内热舒适度模拟分析 | 第97-99页 |
附录Ⅵ 宜兴传统民居物理环境评价专家问卷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