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功能“替代”结构: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现象研究--以豫东YL县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0-28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2.1 关于中国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现象现状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关于中国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现象解释的研究第13-17页
        1.2.3 关于中国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现象研究的综述第17-19页
    1.3 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第19-24页
        1.3.1 概念界定第19-22页
        1.3.2 分析框架第22-24页
    1.4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5 YL县概况与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第26-28页
第2章 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的结构层面第28-42页
    2.1 理想结构的文本表达:合作社的核心内涵与基本原则第28-29页
    2.2 理想结构的文本借鉴:《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第29-30页
    2.3 YL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脉络第30-35页
        2.3.1 花木产业合作组织的塑成及发展脉络第30-34页
        2.3.2 水果、蔬菜类农民合作社在摸索与帮扶中成立第34-35页
    2.4 实践结构的不稳定与不规范:农民合作社之结构层面的现实图景第35-42页
        2.4.1 大股东控股较为普遍第36-37页
        2.4.2 社员边界模糊第37-38页
        2.4.3 联合购销:集体行动存在的主要范围第38页
        2.4.4 议事制度和章程问题第38-39页
        2.4.5 盈余返还制度不规范第39-42页
第3章 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的功能层面第42-48页
    3.1 帮助农民增收脱贫第42-44页
        3.1.1 农民合作社的直接带动与外部性效应第42-43页
        3.1.2 农民合作社的益贫性功效第43-44页
    3.2 提供一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第44-46页
        3.2.1 承担一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第44-45页
        3.2.2 发挥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作用第45-46页
    3.3 促进农业发展第46-48页
        3.3.1 农民合作组织:政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第46页
        3.3.2 农民合作组织兴起与县域经济中的农业发展第46-48页
第4章 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的合法性逻辑第48-61页
    4.1 农民合作社之“一体两面”的合法性体现第48-53页
        4.1.1 《专业合作社法》的默认第48-50页
        4.1.2 学术共同体的“求同存异”态度第50-52页
        4.1.3 相关部门对“一体两面”合作社的帮扶第52-53页
    4.2 “一体两面”合作社之合法性的两个来源第53-56页
        4.2.1 形式合法性第53-55页
        4.2.2 实质合法性第55-56页
    4.3 实质合法性优先于形式合法性第56-57页
        4.3.1 “更有用才能更规范”第56页
        4.3.2 实质合法性:农民合作社合法性的“最大公约数”第56-57页
    4.4 功能“替代”结构:实质合法性优先于形式合法性的同义表达第57-58页
    4.5 功能强化:合作社制度规范化的可能路径第58-61页
第5章 总结与思考第61-65页
    5.1 结论与讨论第61-64页
    5.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第71-75页
卷内备考表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偏差行为研究--基于杭州市萧山区某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
下一篇:“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草根社会组织的转型研究--以“X服务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