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冬小麦长势光谱信息提取及监测研究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第11-37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近红外光谱技术第12-16页
        2.1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2-15页
        2.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第15-16页
            2.2.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越性第15-16页
            2.2.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局限性第16页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第16-23页
        3.1 绿色植被的典型近红外光谱特性第16-18页
        3.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第18-19页
        3.3 利用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长势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3.4 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第20-23页
            3.4.1 敏感波段或光谱特征波段的提取第21页
            3.4.2 基于提取的敏感波段的植被指数构建第21-22页
            3.4.3 基于光谱曲线的特征参数提取第22-23页
    4 化学计量学在农业近红外光谱学的应用第23-24页
    5 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5页
    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8页
        7.1 研究内容第25页
        7.2 技术路线第25-28页
    参考文献第28-37页
第二章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差异性特征及其光谱响应分析第37-59页
    1 前言第38-3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2.1 试验设计第39页
        2.2 数据处理与获取第39-41页
            2.2.1 冬小麦冠层光谱的测定第39-40页
            2.2.2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测定第40-41页
        2.3 分析方法第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53页
        3.1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差异性分析第41-47页
            3.1.1 冬小麦长势指标变化特征及差异性分析第41-45页
            3.1.2 基于因子分析的冬小麦长势综合指标(CGI)的构建第45-47页
        3.2 冬小麦长势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7-48页
        3.3 冬小麦光谱特征分析第48-53页
            3.3.1 冬小麦长势的原始冠层光谱特征分析第49-50页
            3.3.2 冬小麦长势的“红边”特征分析第50-53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第三章 “光谱饱和”对冬小麦长势监测的影响研究第59-79页
    1 前言第60-6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2.1 实验设计第61页
        2.2 冠层光谱测定第61页
        2.3 LAI和地上生物量的测定第61-62页
        2.4 植被指数选取第62页
        2.5 模型评价第62-63页
        2.6 数据分析软件第6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3-72页
        3.1 LAI和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第63-64页
        3.2 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分析第64-65页
        3.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光谱饱和”现象第65-66页
        3.4 几个重要波段的“饱和”现象第66-68页
            3.4.1 重要波段与LAI的“饱和”现象第67页
            3.4.2 重要波段与AGB的“饱和”现象第67-68页
        3.5 其它植被指数的“饱和”现象第68-70页
        3.6 植被指数在克服“饱和”现象的表现第70-7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72-76页
        4.1 讨论第72-74页
        4.2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四章 冬小麦冠层光谱预处理方法研究第79-111页
    1 前言第80-8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1-85页
        2.1 试验设计第81页
        2.2 数据处理与获取第81页
            2.2.1 冬小麦冠层光谱的测定第81页
            2.2.2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测定第81页
        2.3 分析方法第81-85页
            2.3.1 高光谱数据常规处理第81-83页
            2.3.2 高光谱数据变换处理第83页
            2.3.3 高光谱数据校正处理第83-85页
        2.4 模型评价第85页
        2.5 数据分析软件第8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5-105页
        3.1 冬小麦冠层预处理光谱第85-87页
        3.2 冬小麦冠层预处理光谱与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87-97页
            3.2.1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87-88页
            3.2.2 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AGDB)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88-90页
            3.2.3 冬小麦地上鲜生物量(AGFB)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90-91页
            3.2.4 冬小麦鲜重含水量(PWC)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91-93页
            3.2.5 冬小麦叶绿素密度(CH.D)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93-94页
            3.2.6 冬小麦氮素积累量(ANC)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94-96页
            3.2.7 冬小麦长势综合指标(CGI)与冠层预处理光谱的相关性分析第96-97页
        3.3 冬小麦冠层光谱预处理对长势指标的PLSR影响第97-105页
            3.3.1 基于平滑处理的冬小麦长势指标的PLSR表现第98-100页
            3.3.2 基于变换处理的冬小麦长势指标PLSR分析第100-104页
            3.3.3 基于校正处理的冬小麦长势指标的PLSR分析第104-105页
    4 讨论与结论第105-108页
        4.1 讨论第105-106页
        4.2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第五章 冬小麦长势光谱信息挖掘与监测第111-149页
    1 前言第112-1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13-117页
        2.1 试验设计第113页
        2.2 数据处理与获取第113页
            2.2.1 冬小麦冠层光谱的测定第113页
            2.2.2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测定第113页
        2.3 特征变量选择方法第113-115页
            2.3.1 相关系数法第113-114页
            2.3.2 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第114页
            2.3.3 逐步多元线回归法(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第114-115页
        2.4 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第115-117页
            2.4.1 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第115-116页
            2.4.2 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第116页
            2.4.3 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第116-117页
            2.4.4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第117页
        2.5 模型评价第117页
        2.6 数据分析软件第1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7-135页
        3.1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冬小麦长势的光谱特征提取第117-127页
            3.1.1 基于相关分析法第117-118页
            3.1.2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方法第118-122页
            3.1.3 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R)和逐步多元回归(SMLR)提取重要波段第122-127页
        3.2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冬小麦长势监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第127-135页
            3.2.1 基于全谱的冬小麦长势指标的监测第127-132页
            3.2.2 基于特征波段的冬小麦长势指标监测第132-135页
    4 讨论与结论第135-142页
        4.1 讨论第135-140页
            4.1.1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特征波段第135-138页
            4.1.2 冬小麦长势指标的模型表现第138-140页
            4.1.3 冬小麦长势模型与“光谱饱和”现象第140页
        4.2 结论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9页
Abstract第149-151页
致谢第153-155页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总结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ABI3-like与贮藏蛋白基因的关系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幼苗生理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