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5.2 缺点与不足 | 第13页 |
2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土地 | 第13页 |
2.1.2 农户 | 第13页 |
2.1.3 土地流转 | 第13-14页 |
2.1.4 土地流转意愿 | 第14页 |
2.1.5 土地流转模式设计 | 第14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3.1 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地租理论 | 第19页 |
2.3.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0页 |
2.3.4 规模经营理论 | 第20页 |
2.3.5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0页 |
3 研究区及问卷调查情况 | 第20-2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3.2 问卷调查情况 | 第22-25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3.2.2 问卷调查 | 第22-23页 |
3.2.3 问卷回收 | 第23页 |
3.2.4 问卷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4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2页 |
4.1 模型选择 | 第25-26页 |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4.3 变量赋值 | 第28页 |
4.4 变量筛选及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28页 |
4.5 模型运行结果 | 第28-29页 |
4.6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4.6.1 劳动力数 | 第29页 |
4.6.2 年龄 | 第29-30页 |
4.6.3 农户家庭农业收入 | 第30页 |
4.6.4 劳动力外出打工 | 第30页 |
4.6.5 机械化程度 | 第30页 |
4.6.6 家庭主要劳动力性别 | 第30页 |
4.6.7 文化程度 | 第30-31页 |
4.6.8 耕地面积大小 | 第31页 |
4.6.9 农户家庭人均收入 | 第3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5 土地流转模式设计 | 第32-41页 |
5.1 土地流转模式空间分区 | 第32-33页 |
5.2 当前柳林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5.2.1 务农劳动力数量不足,外出打工多 | 第33-35页 |
5.2.2 劳动力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恋土情结严重 | 第35-36页 |
5.2.3 流转政策了解少,意愿不强烈 | 第36-37页 |
5.2.4 土地破碎化严重,地块不集中 | 第37-38页 |
5.3 土地流转模式设计 | 第38-41页 |
5.3.1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模式 | 第38页 |
5.3.2 委托型流转模式 | 第38-39页 |
5.3.3 农户内部联合模式 | 第39-41页 |
6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6.2.1 土地管理 | 第42页 |
6.2.2 社会保障 | 第42页 |
6.2.3 规模经营 | 第42页 |
6.2.4 科技引导 | 第42-43页 |
6.2.5 土地整理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