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3页 |
1.1.1 经济背景 | 第7-9页 |
1.1.2 农业背景 | 第9-12页 |
1.1.3 政策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2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2.1.1 纵向剖析法 | 第17页 |
2.1.2 博弈分析法 | 第17页 |
2.1.3 文献查阅法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博弈论 | 第17-18页 |
2.2.2 转移支付理论 | 第18-19页 |
3 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 | 第19-24页 |
3.1 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特点 | 第19-22页 |
3.1.1 农地经营权流转类型多样 | 第19-20页 |
3.1.2 流转地块面积偏大 | 第20-21页 |
3.1.3 流转地块期限集中在10-50年 | 第21页 |
3.1.4 农村土地流转区域分布明显 | 第21-22页 |
3.2 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 | 第22-24页 |
3.2.1 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关联性不强 | 第22页 |
3.2.2 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 第22页 |
3.2.3 农地非农化、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 第22页 |
3.2.4 缺乏中介服务组织 | 第22-23页 |
3.2.5 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力度不大 | 第23-24页 |
4 农地经营权流转参与主体行为分析简介 | 第24-26页 |
4.1 参与主体简介 | 第24页 |
4.2 分析过程简介 | 第24-26页 |
5 农地经营权流转参与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26-55页 |
5.1 转出方与转入方之流转博弈分析:策略博弈模型 | 第26-31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26页 |
5.1.2 纯战略纳什均衡求解 | 第26-27页 |
5.1.3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 | 第27-29页 |
5.1.4 结论 | 第29-31页 |
5.2 转入方与金融机构之贷款博弈分析:扩展博弈模型 | 第31-39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5.2.2 构建动态博弈扩展式 | 第32-33页 |
5.2.3 博弈分析 | 第33-37页 |
5.2.4 结论 | 第37-39页 |
5.3 转入方与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分析:策略博弈模型 | 第39-44页 |
5.3.1 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5.3.2 博弈分析 | 第40-43页 |
5.3.3 结论 | 第43-44页 |
5.4 合作博弈分析:联盟博弈模型 | 第44-55页 |
5.4.1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关系 | 第44-45页 |
5.4.2 对农地经营权流转进行合作博弈分析的原因 | 第45-46页 |
5.4.3 相关概念 | 第46-47页 |
5.4.4 联盟博弈分析过程 | 第47-48页 |
5.4.5 政府转移效用的方式 | 第48-52页 |
5.4.6 联盟型博弈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Abstract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2页 |